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通报的传染病之一。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是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通报的传染病之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均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优先防治的国内16种动物疫病中的二类动物疫病。猪瘟,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场养殖生产中难以净化、进行有效地预防控制,防控效果不理想等,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本研究从群体免疫学着手,结合猪场生产成绩,开展了规模化种猪场猪蓝耳病和猪瘟抗体变化规律研究,总结确定出猪场稳定生产时PRRS和CSF的基准线的标准区间(范围),以此分析判定疫病发生风险,调整免疫方案与饲养管理,并作为猪场健康流程管理中动态筛选和重点管理的判定依据之一,通过管理应用实例,为猪场提供一个养殖与疫病防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猪蓝耳病和猪瘟控制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规模化种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抗体评价基准线区间。通过2010-2013年时间开展规模化种猪场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的监测,掌握猪群蓝耳病抗体水平S/P值、离散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猪场生产成绩,确定判定猪场PRRS免疫后猪群处于稳定状态时蓝耳病抗体水平以及整齐度范围,从多个规模化猪场PRRS抗体变化数据的跟踪分析结果,结合猪场实际生产情况与业绩,总结出,具有较好生产成绩的猪场,其PRRS抗体基准线区间确定平均值在1.0~2.0区间,离散度分布在50~70区间。以此作为参考评估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之一,及时做好免疫程序的调整,加强流程管理,从而降低猪群蓝耳病的发病几率甚至做出预警,为PR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临床参考资料。建立规模化种猪场猪瘟血清学抗体评价基准线区间与范围,开展了猪瘟疫病净控制管理研究。选取2个生产业绩良好的规模化种猪场,进行2011-2014年期间猪瘟抗体监测数据分析变化规律,结合猪场实际生产数据,确定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时,其抗体阳性阻断率、离散度和抗体平均值标准区间,免疫猪瘟疫苗后其抗体平均阻断率应达到50以上,离散度CV值应在25以下,可视为免疫效果良好。当有效免疫率达85%以上发生猪瘟机率较小,而小于50%则显示免疫无效或为不稳定群体,应进一步加强免疫。以此评价猪瘟免疫效果,调整免疫方案与管理重点,降低猪群猪瘟的发病几率。为猪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临床参考资料。通过建立的规模化种猪场自身的PRRS和CSF抗体基准线区间(范围),开展其在猪场健康流程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饲养管理方案,做好方案实施前后的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健康管理的方案与流程。研究表明,规模化种猪场的管理应当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点式管理,把握不同环节饲养管理重点,借助日常管理数据和疫病抗体水平规律,探索出猪场猪蓝耳病、猪瘟等重要疫病抗体水平标准区间,加之动态管理,减少疫病发生风险,以此做好种猪场疫病的净化与控制计划,达到猪场的稳定生产。健康管理的总体思路主要以生物安全、繁育体系、流程控制、群体健康、疫苗免疫为主,配套规程管理、动态监测、优胜劣汰。目前,健康流程管理已作为国外很多规模化猪场的日常管理理念,通过日常监测与阶段管理,不仅是猪场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猪瘟等重要疫病净化与控制工作实施成功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工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一个技术示范与临床成功实例。针对目前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及疫苗毒株的多种性,而目前的检测技术难以判定区分PRRS疫苗株和野毒株的现状。建立了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分析技术平台,研究出区别PRRS经典株和变异株的PCR-HRM方法,区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GDr180株、TJM-F92株与野毒株的PCR-HRM检测方法;区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JXA1-R疫苗毒株和野毒株的PCR-HRM检测方法。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了生产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