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社会,灾害频发,战乱连年。在多灾多难的社会大环境下,慈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以《申报》为代表的报刊媒体无时不刻的参与其中。《申报》等报刊媒体真实的记录了近代慈善思想的嬗变过程,一方面报刊媒体对传统慈善活动的弊端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积极的改良之策,另一方面积极宣传西方先进的慈善理念,对在中国建立诸如“红十字会”类型的新型慈善组织提出了设想。《申报》等报刊媒体通过报道晚清义赈组织、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世界红卍字会、香山慈幼院等众多近代慈善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概况,宣传慈善组织的慈善业绩和慈善贡献,满足了社会对慈善组织的认知欲,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知名度,推动了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申报》等报刊媒体在积极报道灾情的同时,通过大量发布各种类型的慈善募捐广告迅速凝聚社会财富用于救援,唤起民众慈善意识,营造乐善好施的社会氛围。公布慈善收支账目,关注善款来源去向,为慈善组织搭建征信平台。《申报》作为近代新闻媒体的领头羊,依托本身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晚清时期创办了隶属该报馆的申报馆协赈所,搭建筹款平台,开展灾荒救济等慈善活动。此外,在民国时期以《申报》为代表的报刊媒体大胆披露抗日救国捐的账目问题,关注清查事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完善慈善组织他律机制,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以《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为代表的报人同时兼具媒体人和慈善家的双重身份。史量才在新闻媒体事业、爱国救亡运动、文化教育、公益慈善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公益慈善寓于新闻媒体事业之中,又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开展,广泛的结识当时重要的慈善人士,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媒体人与慈善家双重身份在史量才的身上得到了高度的浓缩。近代报刊媒体与慈善组织的关系是互为所需,互为土壤,两者的密切合作提高了慈善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共同推动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两者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