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临床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各证型与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 (LP-a)的观察研究,以及与健康对照组血脂水平对比,寻求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证型与上述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而为今后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缺血性中风这一途径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临床收集武汉市中医医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因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的患者,经CT/MRI检查证实,符合西医脑卒中诊断标准及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并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将中风病分为七型,分别是: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另随机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与对照组之间、中风患者各证型之间血脂的差异性,探讨血脂这一实验室检查对中风中医辨证的意义。各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者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 (LP-a)水平,所有观察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研究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组TC、TG、LDL、LP-a水平均明显升高,HDL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中风组的TC、TG、LDL、LP-a数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HDL与对照组比较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各证型间的血脂分析发现:七个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经方差分析、q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风痰火亢证组、风痰瘀阻证组血脂与其余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即辨证为“痰”、“瘀”组的血脂紊乱较明显。研究结论痰、瘀、虚为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其病理基础可归纳为:始虚-生痰-生瘀。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存在血脂紊乱,且在各证型之间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在辨证为“痰”、“瘀”证型的患者中脂质代谢异常多发生,一方面证实了血脂水平与急性缺血性中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说明了脂代谢异常与中医的“痰”“瘀”具有相关联系,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化参考指标。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可通过对血脂中各项生化指标的观察,从而辅助中医进行相应辨证分型,协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