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苗族反排木鼓舞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辈学者和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文献资料、当地的传说以及笔者的田野调查报告,运用舞蹈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研究方法,试图从纵向上探究反排木鼓舞的来龙去脉,从横向上分析其动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反排木鼓舞的训练价值、教学意义及文化内涵。苗族在漫长的迁徙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这也为苗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苗族民间舞蹈反映了苗族独特而深邃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研究反排木鼓舞,必须研究其文化内涵。反排木鼓舞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都是其文化内涵的反映,如果只关注舞蹈形式的绚丽、结构的精密、表现手法的完美而忽视舞蹈背后文化内涵的价值,是无法真正理解反排木鼓舞的内涵。因此,我们在研究反排木鼓舞时,应对其民族文化内涵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为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中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介绍了反排木鼓舞的历史源流,其中包括反排木鼓舞的起源和流变现状及其流变原因。第二章对反排木鼓舞的内容结构和形态进行分析,首先对其相关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究,证明反排木鼓舞是苗族迁徙历史与文化、宗教信仰、农耕文化的体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次,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反排木鼓舞具有“刚柔相济”、“逆向之美”、“生命之舞”的审美特征,并纳了反排木鼓舞的“同边顺”、“火爆劲”、“回旋美”三个动态特征。然后,对其木鼓和鼓点、服饰、队形分别进行介绍分析。第三章在借鉴前辈学者整理编写舞蹈教材的一般规律以及在目前已有的关于反排木鼓舞的教材基础上,结合笔者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素材,尝试整理关于反排木鼓舞的部分舞蹈教材。对反排木鼓舞教材的探究,如果单纯地对舞蹈本身的动作和技巧的关注,而忽视或轻视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不足取的,这样势必会对舞蹈学员的表演水平和自身修养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削弱舞蹈的文化传承作用,对完整地传承和发展我国民间舞蹈艺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在研究舞蹈教材和教学中应加强舞蹈文化内涵渗透到舞蹈具体动作技巧之中的教学思想,即在口传身授苗族民间舞蹈的具体动作和技巧时,应广泛地介绍讲授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其风格韵律和动态特征,自主地去领会其意境和神韵,使学生对民间舞蹈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反排木鼓舞的文化传承作用,才能完整地传承和更好地发展苗族舞蹈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