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旅游业良性发展的第一要因,也是旅游者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实践情况下,旅游业的季节性与旅游者出游时间的集中性使得旅游目的地与各项旅游接待设施的超负荷承载成为普遍现象。这种超负荷运转集中体现为旅游者人数过多、旅游服务质量下降以及旅游地承载能力与管理水平不足。这种现象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因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不足与人数超负荷所带来的惨剧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对于旅游者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从传统旅游观光向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旅游转型,对于安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表现为旅游者更注重安全保护,更为主动地关注旅游目的地安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安全敏感程度提升,旅游者更渴望获得轻松地、无压力的旅游体验。目前旅游目的地普遍采取的安全承载能力核算多是针对旅游设施或者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旅游者心理承载力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不尽理想。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容量核定方法成为进一步实现实时的安全管理活动的瓶颈。本研究在已有相关文献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认识,根据旅游者游览特点与不同安全级别将旅游景区的安全容量分为心理安全容量、运动安全容量与疏散安全容量,其中,心理安全容量通过问卷调查与随机测试的方法,通过大量反复的无预告随机测试方式对于测试者与随机旅游者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进行测试,并针对可能影响心理安全距离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运动安全容量则通过实地观测结合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对于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保持必要活动所需的范围进行测量,并由此得到一定区域内运动安全容量;疏散安全容量则是通过安全防灾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旅游地实地测量,检验其安全疏散能力,据此获得疏散安全容量值,该值也是旅游景区最大可承载旅游者数量的阈值。根据上述不同级别的安全容量测算,针对其程度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预警,以保障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针对其情况作出不同的安全管理手段。为检验上述构想的可行性,笔者选取日本国九州熊本县熊本市中央区的水前寺成趣园作为研究案例地,并对其展开为期9个月的调查与测算,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测量、现场试验收集一手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析获得了较好的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根据水前寺成趣园的实际情况对于该城市公园景区的安全预警与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