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页岩气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资源之一,其高效开发对于调节我国能源市场紧张的供需矛盾、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利用页岩气和CO2在页岩中的竞争吸附特性,将CO2注入页岩气储层中可达到页岩气增产的目的,同时实现CO2的地质封存。为了正确评估页岩气的开发潜力与页岩气储层对CO2的封存能力,以及页岩气开采和CO2封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展页岩对CH4和CO2的吸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页岩的吸附特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气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资源之一,其高效开发对于调节我国能源市场紧张的供需矛盾、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利用页岩气和CO2在页岩中的竞争吸附特性,将CO2注入页岩气储层中可达到页岩气增产的目的,同时实现CO2的地质封存。为了正确评估页岩气的开发潜力与页岩气储层对CO2的封存能力,以及页岩气开采和CO2封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展页岩对CH4和CO2的吸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页岩的吸附特性受组分特征和孔隙结构等内在因素的控制,因此,研究页岩的组分特征与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对于页岩气产能以及CO2封存潜力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铜仁龙马溪组、四川长宁县五峰组海相页岩和陕西延长组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页岩组分与孔隙结构的表征以及CH4、CO2在页岩上的等温吸附实验,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页岩吸附模型,基于实验结果并结合分形与热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页岩组分特征、孔隙结构与吸附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页岩RO、TOC、XRD、XRF,FTIR等测试和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等孔隙结构测试结果显示: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相比TOC较高,纳米级孔隙更发育,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且微、中孔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富含黏土矿物,更有利于气体的赋存。而陆相页岩较海相页岩大孔含量更丰富,且大孔孔隙结构更复杂。(2)通过体积法研究了CH4、CO2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特性,结果显示:相同温度条件下页岩对CH4、CO2的吸附量随平衡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相同压力条件下页岩对CH4、CO2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条件下,页岩对CO2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CH4,另外,CH4、CO2在页岩上的绝对吸附量较过剩吸附量更大,且二者差值受温度、压力和气体类型影响。(3)利用Langmuir模型、三常数BET模型、D-R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展开拟合分析,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更适合描述页岩对CH4和CO2的吸附等温线。结合Langmuir模型拟合参数得到的页岩对CO2/CH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CO2?CH4>1,表明CO2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页岩样品的等量吸附热和熵变计算结果从热力学理论上解释了页岩对CO2的吸附能力大于CH4。基于热力学分析的结果,在Langmui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改进的吸附模型,且结合D-R模型将微孔与中、大孔吸附方式作了区分。改进模型对CH4和CO2等温吸附特性的拟合效果要优于Langmui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4)TOC是页岩微孔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是影响页岩对CH4吸附能力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而黏土矿物含量控制着页岩中孔的发育,是影响页岩对CO2吸附能力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页岩的孔隙结构是控制其吸附能力的直接因素,微、中孔比表面积和体积与CH4和CO2的最大吸附量相关性明显。分形维数与页岩对CH4和CO2的最大吸附量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作为评价页岩对气体吸附能力的潜在参数之一。页岩对于CO2/CH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与TOC呈正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负相关,与黏土矿物含量虽没有明显相关性但高岭石含量较高的陆相页岩选择性系数更大。
其他文献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无损检测,是叶片制造、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常用的涡轮叶片检测手段有着色、红外热波、超声等,但这些方法对涡轮叶片内部都无法进行较好地检测。随着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的不断发展,CT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生物和化学等领域,现在使用CT对涡轮叶片进行无损检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较,使用CT对涡轮叶片进行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成像质量好
畜禽养殖废水具有氮、磷及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导致其处理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利用微藻净化能力开发出的各类光生物反应器不仅能高效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还可产生大量的微藻生物质,为生物能源和物质的回收提供了可能。对于畜禽养殖废水来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无疑是一项绿色环保、可持续性极强的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针对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以及汽车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迅速发展,各汽车制造企业为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纷纷采用PDM、MES、ERP等系统对企业数据进行管理。而要将分散化的各系统实现信息化集成,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的作用不可或缺。对于BOM而言,其在集成化工艺管理系统中具有知识性以及传递性。一方面,BOM蕴含了大量的工艺知识以及专家经验,如何将汽车BOM隐藏的工艺知识进行结构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数量快速增长,办学规模不断增大,高校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增多。然而我国高校建设工程管理总体成效并不佳,进度失控、投资增加等现象十分普遍,高校建设工程管理整体上显示出脆性的特征,即面对项目环境的变化和异常时,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部分策划、控制、指挥、协调等项目管理功能暂时失灵或崩溃,造成项目失败和管理混乱的性质。为了帮助高校工程建设管理者客观地认识学校工程项
高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下,乡村振兴人才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倒逼高校改革。高校应积极培育改革动能,推进制度创新,培养教师队伍,建立高校改革试验区,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改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形成上下结合的联动效应。
随着氢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以氢气为燃料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给车辆提供电能的同时生成唯一反应产物水,整个PEMFC系统具有高效率、无污染、低噪声等优点,可以构成高效、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FCV)。对于增程式FCV来说,由于动力电池可以由电网或燃料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也可以直接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因此车辆可工作在不同的工作
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石油为代表的液体燃料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燃烧与声音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而超声波的引入有望拓展既有助燃及燃烧调控技术的适用范围,推进节能减排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声燃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认识是实现利用声波调控燃烧过程的关键,也是利用声场改善液体燃料燃烧效率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正庚烷为代表的几种碳氢燃料作为研究目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静
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宁波市中心城区在1964年出现区域性地面沉降,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地面沉降随之加剧,长期困扰着宁波城市的建设。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以往学者对宁波地区地面沉降的研究重点关注地面工程建设所诱发的小尺度沉降,尚未开展针对大区域深层地下水开采所引发的大范围地面沉降的研究工作。本文基于“宁波城区应急供水地下水源地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移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sensing,MCS)得到飞快发展。移动群智感知是指结合众包思想和移动智能设备自身的感知能力,面向世界范围内的参与者已有的移动智能设备所形成参与式的、交互式的感知网络,并将感知任务发布给感知网络中的参与者以完成任务感知,从而帮助公众、专业人员、政府机构等聚合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和分享知识。移动
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科研工程息息相关,对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相较于普通目标数的优化问题,目标空间的扩大,种群规模的限制,个体之间优劣比较的困难,收敛压力的降低等特点都使得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在高维问题中表现不佳。寻找新的有效的高维多目标算法机制成为了广大进化算法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在众多方法中,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由于实现简单,收敛性好,解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