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林带声衰减量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所经地区的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向两侧辐射的噪声也给沿线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声环境污染。在声敏感点和道路之间设置障碍物是控制噪声传播的主要方法,林带作为障碍物,当达到一定宽度,可有效地降低噪声。然而,目前林带降噪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方面,在噪声评价中,由于现有的林带声衰减量表达式过于简化,不能反映林带实际特征,因此,噪声预测结果常产生较大误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定量依据,林带降噪也难以应用到实际公路降噪工程中。为此,本文从声学基本原理出发,对林带声衰减效果、林带声衰减机理、林带声衰减量、林带降噪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林带声衰减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运用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分别在夏季、冬季现场监测高速公路两侧不同配置类型的林带前、后噪声水平。分析林带声衰减效果及林带噪声衰减影响因素,发现林带声衰减量随着宽度、郁闭度和高度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比较了不同季节林带的降噪效果,30m宽常绿林带冬、夏季可有效地降低交通噪声能量。(2)林带衰减声能机理研究。通过分析林带声能衰减的频谱曲线和植物内部显微结构,发现植物组织结构不同声能衰减的频率分布不同。茎的共振吸声结构主要影响500Hz以下频段噪声衰减量;叶片的多孔吸声结构主要影响500Hz-8kHz频段噪声衰减量。林带的散射作用主要影响高频区域声衰减量。(3)林带声衰减量公式研究。基于林带吸声及散射机理的分析,从声波通过林带传播原理推导出林带声衰减量计算公式,建立的林带声衰减量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林带宽度、高度、灌幅、种植间距、最低分枝高度、林带前端距路中心线距离、林带种类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将公式应用于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经与林带后监测点夏秋季、冬季噪声实测值比较,其噪声预测精度均明显优于同类公式,因此,推荐本研究公式为噪声传播通过不同类型林带声衰减量的预测公式。(4)林带降噪应用研究。对林带宽度、高度、长度等降噪参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林带降噪设计一般原则及适用条件,将公路林带降噪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对吉珲高速公路林带降噪设计实施方案的降噪效果进行了预测,从而达到精确控制林带后噪声水平的目的,指导实际工程的降噪设计。(5)降噪林带的设计与景观生态的协调性研究。将林带形态、色彩等美学特性、公路交通安全、生物多样性,边坡稳定性、环境保护、病虫害防治等理论综合应用到公路林带的设计中,达到营造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改善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受试对象63例分为健康对照组(n=14)、重度牙周炎组(n=16)、冠心病组(n
天然存在的甲壳素结构致密、结晶度高,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稀碱和稀酸及大部分有机溶剂,很难被水解。本文旨在利用蒸汽爆破、高压均质、辐照等物理方法处理甲壳素,破坏其
<正>当今设计教育的方向是全方位、多交叉的"跨界"与"融合"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美术院校学科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动画教育是带有显著现代综合艺术特征的艺术与设计教育,视
虚拟装配主要实现两个层次的映射,即底层用产品数字化模型映射了产品物理模型,顶层用虚拟的装配仿真过程映射了真实的装配过程.第一层次的映射避免了产品模型的物理实现,同时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子宫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因医源性子宫AVM行经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2例患者(
在巫蛊之狱中,传统观点认为卫太子蒙受了不白之冤是正确的,新出观点论证卫太子确曾施行巫蛊的论据不能成立。但所谓巫蛊案的主要目的是更换继嗣的传统看法同样是错误的,汉武
以某带加劲肋的不锈钢波纹板涵洞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来分析加劲肋布设参数对结构变形、应力以及回填土压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环向加劲肋能提高不锈钢波纹局部截面
<正>耿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12月生于河北省阜平县。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法文系。1969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4582部队"接受工农
目的 :了解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和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2001~2003年支原体总阳性率依次为33.8 %、43.0 %、48.2 % ;2001~2003年男
目的建立大鼠酒精复合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肝纤维化的动态病变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灌胃酒精、橄榄油、吡唑的混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