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航业主要由航空运输服务、机场地面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航空油料和航空器材等部门构成。这些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有的呈现竞争性,有的呈现垄断性,还有的既有垄断性又有竞争性。总体上看,民航业是垄断和竞争交织的复合型市场结构。
如果说民航业是自然垄断行业的话,那这个典型代表是民航业中的机场,机场是天然垄断的。但是对于航空运输的主体航空公司来说,却并不是自然垄断的,是竞争性的,航空运输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说是垄断的话,那是应该在对航空运输进行管制时期,是政府的管制政策限制了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一旦取消了管制,竞争性的特点就显示了出来。美国的航空运输市场经历了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三个不同阶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经过四十年的严格管制之后,美国对其民航业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放松管制。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美国民航业的管制和放松管制有重大影响。当初对民航业进行管制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可竞争市场理论为放松管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实际上,将公共利益理论和部门利益理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解释美国初期对民航业的管制。对尚在襁褓之中的民航业进行管制,不仅符合公共利益,而且符合行业利益。事实是,当初航空公司和航空运输协会不仅是对民航业进行管制的积极游说者,而且是坚定支持者。
当初以公共利益理论对民航业进行管制,只是一种假定或推断,是建立在铁路运输已经发生的破坏性竞争的事实之上的,担心不进行管制会像铁路和公路运输那样发生毁灭性竞争,损害公共利益。事实是在对民航业进行管制之前,民航业并没有发生毁灭性竞争的情况。但是在放松管制之后,确实发生了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毁灭性竞争。老牌航空公司采取掠夺性定价的方式,与新进入市场的航空公司进行竞争。可竞争市场理论虽然为放松管制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放松管制之后航空运输的实践并不与可竞争市场理论完全吻合。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一些假定条件在航空运输中并不存在。即便是这样,可竞争市场理论确实推动了民航业的放松管制。
美国民航业管制政策,在管制初期为民航业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免于竞争的舒适环境,使幼稚的航空运输业能够茁壮成长。事实是在管制政策的保护之下,民航业快速发展。因此,初期的民航业管制政策具有积极意义。但当民航业发展成熟以后,原先的管制政策已经不能进一步促进民航业的发展。因此进行管制改革是必然的。对于放松管制,一直以来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本论文在对美国民航业进行纵向的考察和动态化的研究之后,认为美国民航业的放松管制,不论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对行业自身的发展,抑或是消费者利益,都具有积极意义。民航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放松管制之后,航空公司在竞争方式上创新不断,如枢纽辐射式航线网络结构、计算机订座系统、常旅客计划等等都是在放松管制之后推出的。美国的联合航空、美利坚航空以及达美等航空公司等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航空公司之一。放松管制之后,票价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不可否认,放松管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机场拥挤,航班延误等。
美国的民航业放松管制,有着重大的国际影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美国的影响之下,欧亚许多国家效仿美国对其国内的民航业进行管制改革;第二,美国将其国内的放松管制政策推向国际,这就是美国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天空开放”。美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的“天空开放”协议。2007年的中美航空运输协议、2008年的欧美第一阶段航空运输协议以及2010年的欧美第二阶段航空运输协议就是极好的例证。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航业,美国民航业的管制和放松管制的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中美民航运输业有许多不同的方面,但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却有着许多极为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政府管制上,美国民航业管制时期,政府控制了航线、价格等,而中国民航业何其不是如此,政府严格控制着航空运输市场,只不过近年初步放松了对价格、航线的管制。在企业行为上,机票“价格战”、航空公司的掠夺性定价、航空公司之间的串谋等等,在美国几十年前发生的这些行为,今天同样在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上重演。因此,研究美国民航业的管制与放松管制,对于今天正在建设“民航强国”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