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防治官吏腐败制度探析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吏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惩治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康熙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位皇帝,8岁继承皇位,14岁开始亲政,在位时间长达61年。其年号康熙,“康”为安宁,“熙”为兴盛,蕴含天下安宁兴盛之意。康熙皇帝作为“康乾盛世”的奠基者,无疑对维护国家统治、保持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官吏腐败问题仍是康熙时期重点应对的难题。康熙执政初期,鳌拜等辅政大臣,争权夺利,严重威胁皇权统治。“三藩之乱”使得康熙缺乏精力整饬吏治。康熙清晰地察觉到治理官吏腐败问题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平定三藩之乱后,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惩治官吏腐败问题。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康熙借鉴前代预防和惩治官吏腐败的经验,将“民为邦本,崇尚节俭”“端本澄源,源清流洁”“双管齐下,奖廉惩贪”作为预防、惩治官吏腐败的指导思想,通过强化科举考试制度,保障士子在考试时公平竞争,为朝廷选拔更多合格、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官吏队伍;高级官吏作为朝廷要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理应效忠皇帝,奉公守法,替百姓着想。但康熙时期,高级官员中间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在官吏考核过程中将高级官吏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一方面对其他官吏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皇权统治。加强监察制度,康熙通过亲自巡察、密折制度、风闻言事等方式,纠察百官,掌握下情,及时有效地处置贪赃枉法的官吏,有利于改善官场风气。康熙时期,积极培养扶植清官,褒奖清官事迹;对于贪官污吏,制定惩贪法令,援引清律“六赃”规定,对于官吏贪污腐败现象严加惩处。这些制度和措施对其在位期间的反腐惩贪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其预防、惩治官吏腐败的制度和措施也为后世提供借鉴。将康熙时期防治官吏腐败制度与当今反腐败斗争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在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有着独特的作用。
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个性化竞争战略规划,鉴于此,本文从谋划布局出发,对银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策略进行研究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解决了新兴交易事项的确认收入和会计计量的问题
通过总结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行经验,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贸易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加入WTO以后,外国企业蜂拥而至,面对着国外先进企业的冲击,国内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利用本土优势发挥差异化,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企业本身在市场中
文章批判了当下城市景观中存在的权力、文化与审美的三重"幻象",指出景观自身应当寻求作为人之本真生命的归属,而非任何外在的符号所附加的价值。
如今,电力线通信以诱人的发展前景及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为全世界所关注,成为众多科研机构和公司争相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能源信息化大背景下,智能电网、物联网、能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