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比特币在2009年的到来,世界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数字货币的产生。在过去的八年内,比特币被世界上的一小部分人作为一种价值体现和交换媒介所采用。受比特币兴起的启发,全球各国中央银行正积极探索建立主权数字货币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前景立刻引发了一个问题的提出:这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应该如何和现有的货币共存和互动,其具体的实现场景有哪些可能。包括我国人民银行在内的许多央行都在考虑发行“数字货币”。他们和许多学者一起讨论了数字货币地下经济、逃税的有效性问题,但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模型来评估引入数字货币的成本和效用,同时也没有将货币的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系统性的纳入货币经济学框架之中。
因为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再生产方式,即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变成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关系,需要我们重新架构一般等价物。本文创新性地从货币演进中发行方式、记账方式的两个特征来研究不同的数字货币的实现场景,并考虑在一种循序渐进的变更思路下对数字货币实现场景进行货币经济学分析。本人考虑了三种主要场景,包括使用集中式发行、半分布式记账的大额支付系统使用数字货币;集中发行、分布式记账的类现金(类商业银行货币)的数字货币;集中发行、集中记账的中央银行公共存款的数字货币。考虑到引入数字货币的潜在成本和收益,这三种主要实现场景框架对当前支付系统的破坏程度也是有小至大的。
本论文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的基础性研究,厘清数字货币的概念,尤其是其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的新技术,构建内在的逻辑一致性;2、根据经济演化的理论、货币形态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货币的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对货币发展演化的影响,从而将数字货币纳入货币发展演化的历史轴线中进行考察;3、研究数字货币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的选择及其对经济的影响;4、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假设数字货币实现场景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为第一章。研究了研究的背景、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在货币形态的演进基础上,分析了实物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概念。并与传统货币的发行、记账方式进行比较;其次,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及记账方式的货币经济学分析,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货币的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对数字货币的实现情形进行假设:方案1、采用集中式发行、半分布式记账的,作为银行间结算机制的数字货币;方案2、采用集中式发行、分布式记账的数字货币,其中又以是否计息为标准划分为类现金式与类商业银行货币式数字货币;方案3、采用集中式发行、集中式记账的中央银行公共存款数字货币。并就这三类实现情景的优劣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为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就数字货币的实现情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提出了未来拟研究的相关论题。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阐述研究,作者得出:将记账方式、发行方式作为货币属性从货币本身分离出来是可行的,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时技术进步推动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作者认为方案1最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采用,紧随其后的方案是零利率数字货币,而剩下的方案在作者看来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在本论文内,作者出于自身学术水平的限制并未采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计算各方案的效益与成本,但是基于对方案的假设性分析,作者认为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未来将现金消除的可能性并不大,同时这三种方案会给中央及使用者带来更多的好处,包括交易成本的降低、监管的加强等,同时也会对现有的银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的实现无疑是一个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形。
最后,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货币的记账方式、发行方式作为研究货币的属性从货币本身中分离出来,把数字货币的这两种属性纳入了货币经济学研究框架之内,从模型上系统的说明货币演进和发展以及数字货币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本论文假设分析了数字货币可能实现的情形对经济市场、市场中的各个参与者的影响,为后来实现数字货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为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再生产方式,即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变成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关系,需要我们重新架构一般等价物。本文创新性地从货币演进中发行方式、记账方式的两个特征来研究不同的数字货币的实现场景,并考虑在一种循序渐进的变更思路下对数字货币实现场景进行货币经济学分析。本人考虑了三种主要场景,包括使用集中式发行、半分布式记账的大额支付系统使用数字货币;集中发行、分布式记账的类现金(类商业银行货币)的数字货币;集中发行、集中记账的中央银行公共存款的数字货币。考虑到引入数字货币的潜在成本和收益,这三种主要实现场景框架对当前支付系统的破坏程度也是有小至大的。
本论文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的基础性研究,厘清数字货币的概念,尤其是其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的新技术,构建内在的逻辑一致性;2、根据经济演化的理论、货币形态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货币的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对货币发展演化的影响,从而将数字货币纳入货币发展演化的历史轴线中进行考察;3、研究数字货币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的选择及其对经济的影响;4、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假设数字货币实现场景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为第一章。研究了研究的背景、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在货币形态的演进基础上,分析了实物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概念。并与传统货币的发行、记账方式进行比较;其次,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及记账方式的货币经济学分析,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货币的发行方式和记账方式;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对数字货币的实现情形进行假设:方案1、采用集中式发行、半分布式记账的,作为银行间结算机制的数字货币;方案2、采用集中式发行、分布式记账的数字货币,其中又以是否计息为标准划分为类现金式与类商业银行货币式数字货币;方案3、采用集中式发行、集中式记账的中央银行公共存款数字货币。并就这三类实现情景的优劣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为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就数字货币的实现情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提出了未来拟研究的相关论题。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阐述研究,作者得出:将记账方式、发行方式作为货币属性从货币本身分离出来是可行的,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时技术进步推动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作者认为方案1最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采用,紧随其后的方案是零利率数字货币,而剩下的方案在作者看来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在本论文内,作者出于自身学术水平的限制并未采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计算各方案的效益与成本,但是基于对方案的假设性分析,作者认为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未来将现金消除的可能性并不大,同时这三种方案会给中央及使用者带来更多的好处,包括交易成本的降低、监管的加强等,同时也会对现有的银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的实现无疑是一个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形。
最后,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货币的记账方式、发行方式作为研究货币的属性从货币本身中分离出来,把数字货币的这两种属性纳入了货币经济学研究框架之内,从模型上系统的说明货币演进和发展以及数字货币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本论文假设分析了数字货币可能实现的情形对经济市场、市场中的各个参与者的影响,为后来实现数字货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