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水仔稚幼体赖以生存的生物活饵由于营养不全面、生产成本高、易携带病原菌、供给不稳定等缺点与不足,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微粒饲料不仅能有效弥补生物活饵的缺点与不足,而且质量和产量均可有效保证,更适合工厂化育苗生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喷雾干燥法、复合凝聚法、锐孔凝固浴法、流化床法制备微胶囊饲料,对微胶囊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喷雾干燥法采用的壁材分别为明胶、明胶和麦芽糊精复合物,大部分微胶囊饲料粒径小于178μm,加工过程包膜维生素C的保留率仅为20.51%。壁材明胶、明胶和麦芽糊精复合物两种微胶囊的脂类包埋率分别为26.59%、18.07%,氮保留率分别为36.03%、24.93%。微观形态显示喷雾干燥法有较好的包埋效果,以明胶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有褶皱,而以明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有孔洞。复合凝聚法制备的壁材明胶和阿拉伯胶复合物的微胶囊出现粘连,微观形态没有明显的微胶囊效果,脂类包埋率和氮保留率分别为26.37%、27.47%,不适合于制备芯材组成复杂的微胶囊饲料。锐孔凝固浴法制备的微胶囊饲料粒径较大,表面粗糙凹陷,且有大量的裂缝,缺乏工业生产设备,难以大量制备微胶囊饲料。流化床法先将基础饲料通过挤出-滚圆法制成微丸,后于流化床底喷包衣制备成壁材乙基纤维素的微胶囊饲料,饲料形态规则,粒径合适,表面为均匀光滑一致的包衣膜,包衣效果良好,微胶囊饲料的包含率为97.2±1.7%,脂类包埋率为63.2±3.7%。在35.0‰的NaCl溶液中250-420μm的微胶囊饲料浸泡20 min、40 min、60 min氮保留率分别为73.6±2.6%、65.8±3.5%、53.7±4.2%。2.分别以明胶和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壁材,流化床方法制备微胶囊饲料,饲料表面的微观形态为连续、致密的包衣膜,包衣完整,包衣效果明显。加工过程维生素C的保留率为88.2%。微胶囊饲料的粒径合适、沉降速度慢,分散性能好。壁材明胶微胶囊饲料、壁材乙基纤维素微胶囊饲料的产率分别为97.3%、98.2%;包含率分别为92.2%、95.8%;脂类包埋率分别为76.8%、85.3%;浸入35.0‰的NaCl溶液1 h溶出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87.14%、82.82%;pH值分别为5.98、6.24。壁材乙基纤维素微胶囊饲料在不同体系(pH、温度)的缓释性能优于壁材明胶微胶囊饲料。3.将微胶囊饲料饲喂10日龄的日本对虾糠虾Ⅱ期幼体20天,养殖试验分为四组:对照组饲喂50%虾片+50%卤虫;试验组Ⅰ饲喂50%壁材明胶的微胶囊饲料+25%虾片+25%卤虫;试验组Ⅱ饲喂100%壁材明胶的微胶囊饲料;试验组Ⅲ饲喂100%壁材乙基纤维素微胶囊饲料。各试验组幼体均能摄食饲料,试验组Ⅲ幼体有着最佳的生长效果,体重增长313.4%,而对照组体重增长仅为213.4%。与对照组相比,微胶囊饲料组(试验组Ⅱ、试验组Ⅲ)的日本对虾幼体在体重、全长和成活率方面均有显著性提高。试验组Ⅱ与试验组Ⅲ相比,日本对虾幼体的体重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全长差异显著。微胶囊饲料组的幼体与对照组相比较,蛋白酶活力、淀粉酶活力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相比,淀粉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但胰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本研究中壁材明胶、乙基纤维素对日本对虾幼体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说明了幼体的消化酶活力主要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调控。4.组织学切片观察各试验组日本对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结构,中肠管壁组织由内向外依次分成四层结构,分别是纹状缘、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肝胰脏主要结构有分泌细胞、吸收细胞和消化腺,相比较,未见异常,不同壁材的微胶囊饲料对消化道的结构无明显影响,能满足幼体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各试验组的日本对虾肠道上皮细胞未见异常。日本对虾幼体肠道吸收营养成分的重要方式是胞饮作用。对各试验组日本对虾幼体中肠的营养状态微观结构发现,营养成分从少到多,依次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证实微胶囊饲料在消化道中有着明显的缓释作用,壁材乙基纤维素微胶囊比壁材明胶微胶囊缓释作用更强。5.在蛋白含量相同的前提下,改变芯材蛋白源(酪蛋白和鱼粉)的比例,以了解幼体对蛋白源的可选择性,分别对饲料和幼体的氨基酸进行测定,对幼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分析发现,饲料配方中酪蛋白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幼体的生长性状和消化酶活力。饲料配方中鱼粉含量的增加要优于酪蛋白含量的增加。在粗脂肪相同的前提下,以鱼油取代饲料配方中的裂壶藻粉,分别对饲料和幼体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日本对虾幼体的脂肪酸18:2n-6的含量能反映饲料的脂肪酸18:2n-6含量差异。鱼油替代裂腹藻粉,能促进幼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