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裔男性作家更加关注白人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压迫与歧视,从种族抗争的层面建构华裔的主体意识,而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则主要是通过对移民家庭的书写来建构华裔移民女性的主体意识。可以说,“家族叙事”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书写传统。对于流散于美国的华裔女性来说,记忆中的或是现实中的“家”,永远是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张岚、翟梅莉、刘恺悌、伍美琴、黄锦莲等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作家小说的家族叙事,一方面在主题、意象、表现方式上承继和延续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家族叙事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书写内容和话语体系。与早期的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相比,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作家受后殖民主义思潮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她们作品中的家族叙事呈现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特征,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对华裔身份的认同与溯源,体现出为边缘群体发声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因而,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小说的家族叙事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家族叙事的历史脉络和流变路径,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借助家庭这一社会的最小单位窥见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和融合。然而,迄今为止,海内外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进行整体研究的成果还极为缺乏,至于从叙事声音的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书写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就更是无从觅迹。有鉴于此,本文以苏珊·兰瑟的女性叙事声音理论为主,结合心理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原型神话理论等批评方法,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中家族叙事的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以及集体型声音进行立体、多层次的研究。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主要概念、海内外研究现状、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书写的三种模式、研究理论和意义。首先,对“新生代”概念和美国华裔女性英文小说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其次,归纳出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书写的三种模式,并对其家族叙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理论、研究意义和研究构想。论文的第一章从作者型叙述声音的角度论述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作者型叙述声音是指“异故事的”(heterodigetic)、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述形式。首先,从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作者型叙述声音的表达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呈现了对家庭权威的反叛与依赖和对白人世界的敌视与向往的多元性主题。其次,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作者型声音结构呈现出双向桥接的形态。从空间的层面来看,作者型声音将华裔移民群体的内外空间进行了连通;从时间的层面来看,作者型声音对中美两种文化进行了融合。再次,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作者型声音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全知叙述与个人叙述的双重置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聚焦。第二章从主题、结构和表达方式三个维度解读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中的个人声音。首先,个人型声音由于是故事中作为人物的叙述者所发出的声音,因此直指华裔移民家庭的内部生存状态,表现出苦乐以及善恶两大主题。其次,通过对个人声音的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描写了两种夫妻关系以及两组女性关系,这些家族成员的内部表现出对立关系的结构特征。最后,本章从舞台式个人公开叙述以及半隐语式个人私下叙述两个层面探讨了个人型声音的表达方式。第三章从集体型叙述声音的角度论述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集体型叙述声音表达了一种群体的共同声音,或者各种声音的集合。首先,本章分析了集体声音表现的地母原型、淘金者原型以及流浪儿原型。其次,本章从变奏式女性声音、回旋式女性声音以及收拢式女性声音三个层面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的结构形态进行了阐述。再次,就集体声音的具体表达方式而言,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叙事是通过多维“We”的声音以及指代群体“I”的声音展开的。结语立足于美国华裔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叙事的突破性意义、独特价值以及局限进行了流动的、立体的分析。首先,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的突破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种转型之上。即:从身份建构走向身份溯源,从文化符号走向文化消费,从宏观历史走向个体历史。其次,从美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叙事的突破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中国女性形象的两种转变之上:从被动、听话的女性变为主动、积极的女性,从决然抛弃家庭的女性变为对家庭的复杂的眷恋的女性。总之,对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的家族叙事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延伸了美国华裔文学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空间,拓展了比较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文学史、文化史以及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