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需要新生血管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处于血管生成前期的微小肿瘤病灶可释放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诱导宿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新的血管,一旦新生血管长入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将由线性方式转为指数方式,而且新生血管生成还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转移通路;因此,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是防治肿瘤的有效策略。研究显示,新生血管生成过程所依赖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均受到细胞粘附受体的调控,整合素αvβ3受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整合素αvβ3受体为一跨膜异二聚体糖蛋白复合物,主要表达于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在正常的血管上仅少量表达,该受体主要介导内皮细胞间、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粘附及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Arg-Gly-Asp(RGD)序列是细胞外基质蛋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结合位点,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整合素αvβ3单抗ML609或一些含RGD序列的肽类抑制剂可抑制胚胎的血管发生、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目前对含RGD序列的线性肽和环肽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RGD序列中精氨酸(Arg)侧链中的胍基和天冬氨酸(Asp)侧链的羧基为与整合素受体配合的药效基团;对与整合素αvβ3受体有高选择性的环肽c(RGDfV)的’HNMR研究表明。与αvβ3受体选择性结合的RGD序列。其Arg Cα/Asp Cα间的距离约为500ppm,Arg Cβ/Asp Cβ间的距离约为700ppm,而且Arg和Asp残基侧链在空间取向为同向平行排列,环肽分子中的转角类型并不是环肽与受体的识别部位.它主要起着定位药效基团的作用.因此,这为非肽类整合素αvβ3受体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最近对沙利度胺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这个有严重致畸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和抗肿瘤转移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β3整合素有关。对其构效关系研究显示谷氨酰胺环并非其抗肿瘤转移的药效基团,邻苯二甲酰亚胺结构为沙利度胺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的必需片段。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用环肽c(RGDfV)优势构象为模板,以沙利度胺为先导化合物,模拟RGD序列中精氨酸(Arg)侧链中的胍基和天冬氨酸(Asp)侧链的羧基在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