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具有较好的防渗能力、适应变形能力、抵抗侵蚀能力和抗老化能力,并且由于结构简单、对现场施工环境要求较低被广泛的应用到世界各地。而在《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501-2010中规定,沥青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9mm,该规范是借鉴道路交通路面,一级市政路面中最大骨料的要求。而大坝心墙沥青混凝土与公路沥青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施工方式、摊铺厚度、功能功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我国研究者也已将骨料最大粒径提高至31.5mm,因此本课题将心墙沥青混凝土骨料粒径增大至37.5mm(对应圆孔筛直径50mm)能够提高心墙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减少沥青使用量、增大骨料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果。
  因此本文对新疆部分已建工程性能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将心墙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19mm增大至37.5mm,并对大粒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将最后确定配合比进行室内各项性能试验,所得试验结果处理分析并和已建工程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骨料最大粒径增大至37.5mm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对新疆已建部分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所用材料、配合比优选参数和各项力学性能进行统计,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其配合比参数相差较小,所得平均配合比参数:级配指数0.39、填料用量11.8%、沥青用量6.6%,且室内试验所得力学性能较为接近。因此当修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中、小型坝时可利用统计结果直接选定配合比参数用于实际工程,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和时间,并且能够作为大粒径骨料沥青混凝土室内试验所得结果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证明其可行性。
  (2)由21个工程统计结果可得骨料最大粒径均采用19mm,而本次研究综合水泥混凝土二级配理论将骨料最大粒径提高至37.5mm。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大粒径骨料,提高了大粒径骨料的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沥青用量,减少生产成本,节约施工和工程建设的费用,并且可以和水泥沥青混凝土使用相同料场,提高施工速度。
  (3)骨料最大粒径提高至37.5mm后,改变以往配合比的优选方法,采用土工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合成矿料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确定级配指数和填料用量,然后进行马歇尔试验和劈裂抗拉试验,并结合最优沥青薄膜厚度进一步确定沥青用量,此方法减少了配合比优选所用时间,降低了试验成本,优化配合比设计并且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配合比参数。
  (4)室内试验所得大粒径骨料配合比参数为:级配指数0.45、填料用量11%、沥青用量5.6%。试验所得最优配合比参数和统计结果相比存在差异,级配指数比统计结果大,且超过《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501-2010)推荐级配指数最大值;填料用量介于统计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沥青用量比统计结果小,且同比降低15.0%。
  (5)骨料最大粒径从19mm增大到37.5mm后变形性能和统计结果对比可得:抗弯强度和挠跨比接近统计结果,而最大弯拉应变和最大荷载时挠度比统计结果值大。小梁弯曲最大荷载为1.383kN、抗弯强度为0.72MPa、最大荷载时挠度为13.63mm、最大弯拉应变为9.325%、挠跨比为4.45%,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6)骨料最大粒径从19mm增大到37.5mm后力学性能和统计结果对比可得:压缩强度比统计结果小,而压缩应变和统计结果相比较大;拉伸强度、拉伸应变和统计结果较接近;粘聚力介于统计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中间,内摩擦角比统计结果大。压缩试验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44MPa、最大抗压强度时的应变平均值为7.08%、受压变形模量平均值为33.93MPa;拉伸试验抗拉强度为0.75MPa,拉应变为1.48%;粘聚力为0.3129MPa,内摩擦角为30.7°,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7)骨料最大粒径由19mm增大至37.5mm,渗透试验所得渗透系数平均值为6.37×10-9cm/s;由水稳定性试验所得水稳定系数为0.93,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和统计结果相差较小,不影响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正常工作。因此,在一些水利工程中可以将沥青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提高至37.5mm。
其他文献
大坝安全评价是水库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地分析水库实际运行状况、现有设施安全状况,总结水库病害特点和规律对提高水库运行调蓄能力、保障水库安全使用年限、实现水库防洪度汛和兴利发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和安全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大坝安全评价管理工作逐步迈向系统化,并已构建综合性大坝安全评价体系,但针对面板坝震后安全评价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鉴于此,本论文基于国内外大坝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面板坝结构特征及震损机理,对面板坝震后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并选取新疆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
工程项目进度、成本与质量是建筑控制的三大目标,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筑物体型越来越庞大,施工工艺变的复杂且工序较多,同时在施工中需要考虑资源、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施工方法难以满足当下建筑施工的要求。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引入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并与传统方法中的关键链法对比分析,通过设置限制条件对施工进度逐步实现优化。
  首先,本文在大量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施工进度管理、BIM技术及关键链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总结了BIM技术常用
排沙漏斗是当前处理河渠泥沙危害最有效的的装置之一。悬板是排沙漏斗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形式与布置方式的优劣,对整个漏斗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排沙漏斗极易形成泥沙落淤悬板,并易致使悬板塌落破坏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尼泊尔上马相迪排沙漏斗的悬板下方加设了不同直径圆形支撑立柱、悬板上布设了不同直径圆形孔洞这两种方案,进行漏斗室三维速度场、典型断面含沙量、泥沙截除率以及内流场合速度值等的计算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基于已有的漏斗物理模型试验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经常要用到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同时这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最终的施工质量水平。鉴于此,本文将对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进行解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工程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并加大施工导流及围堰技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化推进,我国小型水利工程也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总体来说还是普遍呈现着不科学隐患,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极其不利影响,因而为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就需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充分保证设计图纸合理性,做好设计控制管理工作,从而使其能够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实际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1、农田水利工程发
期刊
奎屯河流域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中段,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奎屯河流域进入规模性水土资源持续开发,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增加。研究该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有着长远意义。
  本文依据322组水化学样品检测数据,运用了派珀(Piper)图示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离子比例法、氯碱指数法、吉布斯(Gibbs)图解法和水化学软件(PHREEQC)模拟等方法探讨了离子来源及主要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和影响范围迅速扩展,地球表层环境及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已经和正在经受着人类活动和生产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等方面。本研究以新疆乌伦古河流域为例,在详细介绍乌伦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水系、气象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的基础上,选取1989年,1998年,2006年,2017年4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利用3S技术,监测并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一直推动我国经济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建筑业建造过程的长期性、危险性与建造类型的多样性、复杂性,致使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如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事故致因理论进行理性认识,明确安全事故发生机理,为研究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对近年工程安全事故类型统计分析,明确安全防范的重点对象,运用FTA法与AHP法对安全事故进行科学分析,阐明建筑工程传统施工安全控制中存在缺陷;然后引入BIM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建筑工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蒸发损失严重,是水资源短缺地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降低水面蒸发率,从源头上节水就成为该地区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以防蒸发浮球和浮板为研究对象,基于Flow-3D建立波浪与浮体的运动模型,根据浮体流场图,分析了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防蒸发浮球和浮板的运动响应,对两者速度、位移以及波浪力等数据比较分析,优化防蒸发漂浮物的结构,消减水库无效蒸发,对干提高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分析浮体在波浪作用下的流
【摘要】地市级水情分中心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文站雨量、水位、流量测验设备、报汛通信设备和中心计算网络、通信设施及控制运行软件等。其设计原则主要是依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采集、通信、实时查询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由四个子系统的总体设计成果,结合分中心所承担的具体防汛测报任务,该系统方案设计具有水文信息的质量控制和向上级防汛部门传输双重功能,系统按”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