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的患者用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dental prostheses,RDPs)、固定义齿(Fixed dental prostheses,FDPs)或种植固定义齿(Implant-supported fixed prostheses,ISFPs)修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变化,以及OHRQoL与年龄、性别、民族、缺牙数目、肯式分类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和种植中心的牙列缺损患者。运用口腔健康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和咀嚼功能量表(Chewing function questionnaire,CFQ)记录修复前和修复后6周的结果,评价分析OHRQoL的变化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29例,其中,男性63人(48.8%),女性66人(51.2%),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0±15.5)岁。其中,固定义齿(FDPs)修复的患者40人(31.0%),可摘局部义齿(RDPs)修复的患者48人(37.2%),种植义齿(ISFPs)修复的患者41人(31.8%)。修复前OHIP-14量表中得分最高是领域2(生理性疼痛)和领域3(心理不适),其次是领域4(生理障碍)和领域5(心理障碍)。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回族和汉族、缺牙数目一颗和两颗患者之间的OHR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OHRQoL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年龄(18-40岁和41-65岁)、不同社会经济状况(高、中、低)患者的OHR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OHRQoL之间成正相关(P<0.05)。组间比较显示,三种修复方式修复后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的OHIP-14均数(分别为15.75和15.71)高于可摘局部义齿的均数(11.83)。用LSD法(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肯式分类对OHRQoL的影响用单因素分析和LSD法分析,结果显示,肯式I、IV类与肯式II、III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肯式I类与肯式IV类之间、肯式II类与肯式III类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肯式I、IV类均数高于肯式II、III类。结论本研究人群牙齿缺失对OHRQoL影响的主要是生理性疼痛和心理不适领域。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的OHRQoL都有显著的改善。与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相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患者的OHRQoL改善的程度最小,尤其在年轻人中。性别、民族、缺牙数目与OHRQoL之间没有相关性;年龄、社会经济状况和咀嚼功能与OHRQoL之间呈正相关。可摘局部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肯式I、IV类牙列缺损后患者的OHRQoL优于肯式II、II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