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力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38MAPK活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di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构建体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静压力加载模型,探索静压力对p38MAPK磷酸蛋白和IL-17 A、IL-17R和IL-6表达的影响,并观察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静压力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为正畸力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的信号转导以及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提供新思路和实验基础。方法:1、收集健康前磨牙的根中1/3牙周膜,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行原代培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来源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0-5g/cm2静压力和不同浓度的抑制剂SB203580刺激HPDLF后增殖活性的变化,从而构建体外HPDLF的静压力加载模型。2、采用Western blot(WB)法检测0-5g/cm2静压力对HPDLF内p38磷酸蛋白表达情况。3、ELISA和RT-PCR检测静压力对白介素17受体(IL-17R)、白介素17(IL-17A)、和白介素6(IL-6)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经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HPDLF后,检测IL-17A、IL-17R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实验结果:1、经组织块原代培养5天后可以得到长条形的成纤维细胞。传至第四代的成纤维细胞以漩涡方式生长,此时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细胞来源于中胚层,结合取材部位可鉴定为HPDLF。体外1-4 g/cm2的静压力值可以促进HPDLF生长,在2 g/cm2组细胞增殖能力最强,3-4 g/cm2组时细胞增殖变缓,并有少量下降。5g/cm2的力值作用下细胞受到明显抑制作用。体外低于8μmol/L浓度的SB2023580对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在2μmol/L时增殖能力最强。而当浓度增大至16μmol/L后,细胞增殖则受到抑制。2、经WB检测发现,在0-1g/cm2组,HPDLF内p38磷酸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当力值增加至2-5g/cm2时,HPDLF内p38磷酸蛋白表达增加,且随加力时间呈动态变化,其中10min时表达开始增加,刺激30min时磷酸蛋白表达量最高,至60min后磷酸蛋白表达下降。3、RT-PCR和ELISA结果发现,静压力刺激HPDLF能上调IL-6和IL-17R的mRNA及IL-6、IL-17R和IL-17A蛋白的表达。当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HPDLF后,4g/cm2静压力刺激下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作用。SB203580对HPDLF表达IL-17A和IL-17R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1、组织块原代细胞培养法能成功构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系,传至第四代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且生物学性状稳定。2、适宜的静压力和浓度的SB203580能促进HPDLF增殖,而过大的静压力和浓度的SB203580会抑制细胞的增殖,其中2g/cm2为HPDLF最适静压力,2μmol/L为最适浓度。3、p38 MAPK是静压力在HPDLF内转导信号分子,当静压力力值达到2g/cm2能激活HPDLF内p38 MAPK信号通路,静压力对HPDLF内p38MAPK活性呈动态变化。4、静压力能促进HPDLF对IL-17A、IL-17R和IL-6因子的表达。p38MAPK可能是静压力诱导HPDLF分泌IL-6的一条信号通路。但静压力对体外HPDLF调控IL-17可能并不是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完成。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通过建立粪肠球菌感染离体牙模拟侧支根管的模型,观察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不同能量密度的HMME-PDT抑制离体牙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效果,确
目的:   本研究通过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氧化涂层,评价表面氧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对细胞的活性的影响;用浸泡实验观察材料的耐腐蚀性。   方法:   本实验选择体
目的:   年轻恒牙是指已萌出,但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龋病、牙齿结构异常和牙外伤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年轻恒牙的牙髓感染和坏死,从而影响牙根的继续发育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的平衡状况,以及探讨IL-35对OLP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1.OLP患者12例(非糜烂型4例,糜烂型8例)和健康对照13例。无
目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晚期AGEs的积聚参与了促进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而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具有自我更新
有研究证明,发生在成人症状明显的、大范围的牙根尖周病变与巨细胞病毒(HCMV)及Epstein-Barr(EBV)病毒感染有关。Slots等认为,HCMV和EBV感染可通过诱导局部组织细胞产生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