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市场上,燕麦米普遍存在口感不佳、蒸煮时间长、储藏期短等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优化燕麦米的加工工工艺出发,进而对最终工艺进行标准化控制;从氨基酸模式、感官评价、质构分析三方面确定燕麦米与大米的复配比例;以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模型后,分别饲喂含有10%、20%、40%燕麦米饲料,观察其饮食、饮水、排泄以及体重的变化,评价不同含量燕麦米对小鼠的减肥作用。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分析不同含量燕麦米对小鼠降糖降脂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测定小鼠脂肪系数、肝指数、肝脏甘油三酯以及观察肝组织切片分析小鼠体脂和肝脏组织代谢的变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企业生产可行性、产品口感、产品保质期等多方面考虑,采用碱液脱色工艺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经红外烘烤后燕麦米外观形状上更为饱满、有光泽,蒸煮后籽粒色泽较好,粘着性与吸水性提高,感官评价较好,缺点是煮饭后籽粒漂浮较多、酶活性未彻底抑制。综合以上因素进行工艺调整,确定打磨脱皮、常压蒸汽灭酶,红外烘烤增香、增亮为最终工艺,得到的最终产品感官佳,酶活性彻底抑制。(2)燕麦米加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为:A.原料筛选:选用22~25g/1000粒国产裸燕麦。B.碾皮工艺:脱皮率为:3±0.5%。C.蒸麦工艺:标准大气压下,蒸汽处理5min。D.红外烘烤灭酶工艺:热源温度500℃,出口物料温度101-105℃,烘烤时间30s左右。之后,用流化床对燕麦米进行风干处理,待籽粒水分降低到10%左右为止。(3)燕麦米与大米混配结果表明:燕麦米和大米配比为35:65时,其氨基酸营养模式最佳;燕麦米和大米配比为20:80~30:70时,其感官评价得分高、质构效果好。综合评价表明:添加燕麦米25%~35%的混配米,其氨基酸模式评分高,营养价值优,口感好,且随着燕麦米添加量得增加,米饭的硬度增大,而黏着性降低。该产品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动物试验中,与高脂组相比,肥胖小鼠在食用燕麦米饲料后,饮食、饮水、排泄、体重增加量、Lee’s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糖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有所降低(P<0.05)。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降低(P<0.05);小鼠的肝系数、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的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燕麦米能明显降低肝脏的脂肪变性。不同添加量燕麦米组相比,中燕麦米组的体重、Lee’s、TC、TG、LDL-C、脂肪系数、肝系数最低;HDL-C、IAI最高;肝脏脂肪变性基本得到抑制。因此,燕麦米添加量为20%时,减肥效果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