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探讨了知识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之关系。知识是人的存在方式,知识的存在状况与人的存在状况密切相关,一定时代知识结构的片面性造成或表现着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片面性。该文将人类知识划分为技能性知识和意义性知识两大类,认为这两类知识的合理结合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该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此作为全文的指导思想。 其次,从理论上探讨了知识与人的存在、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知识结构与人格结构的互动关系,说明知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起作用的方式。 第三,阐述了知识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知识要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还必须通过社会这个中介。因此,该文将知识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到了整个社会历史实践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 第四,对知识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历史考察,阐述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知识形态、不同的知识观念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揭示了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与知识的三种形态之间的关系。 第五,对知识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现实的考察,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充分发挥知识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基本策略。
其他文献
我于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夕在上海入党。70年来,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亲眼、亲耳见闻了70年的灿烂成就。现在我谈三点感受。  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我们取得了天翻地覆、惊绝人寰的成就。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口就业,连年如此。习近平同志说,就业是民生问题中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了不
期刊
工业社会以来,在传统发展观的导向作用下,技术创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内在缺陷及其实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若干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镇)依托交通与通讯网络密集分布,配套组合,在一个大系统环境内,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城市集合体.20世纪中叶以来,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竞争优势和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及其企业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内在变量,尤其对市场的主体——企业而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单靠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已日趋困难。这就促使企业将提高竞争能力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将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和联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