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RI预测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28例HC患者行MRI检查(年龄43~75岁,平均56.23岁),在MRI检查1周内手术治疗,15例行根治性切除,13例行剖腹探查姑息性切除。实验分组:正常胆管组织取自9例肝细胞肝癌癌旁1~2cm的汇管区胆管上皮组织;癌旁组织取自15例根治性切除标本的癌旁1~2cm的肝组织;肿瘤组织取自28例HC的手术切除标本。所有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管状腺癌16例、未分化癌8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所有病理标本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析其MVD、VEGF表达;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实验组间MVD、VEGF表达的差异性,及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SI)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MR表现:28例HC均可见肝门肿块、肝内胆管扩张、肝门胆管中断,其中浸润型20例,外生型7例,管内型1例。病灶在T1WI均呈低信号,在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依据动态增强不同强化模式分:I型18例、II型6例、III型3例、IV型1例。3D-DCE-MRA中肝动脉示螺旋样改变4例,局限性狭窄2例;门静脉受侵18例,表现为门脉侧壁浸润、门脉狭窄或闭塞。(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VEGF表达: MVD、VEGF表达在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共52例标本中,20例VEGF表达阴性,其平均MVD值为17.42±11.13,32例VEGF表达阳性,其平均MVD值为33.15±8.29,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此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MVD、VEGF的表达与HC的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MVD、VEGF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R形态学表现中,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管受侵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受侵组;神经浸润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神经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有扩张的胆管与无扩张的胆管组间MVD、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R动态增强扫描中,ΔSI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呈正相关性。结论(1)MR具备多组织成像能力,包括MRI、MRCP、MR动态增强和3D-DCE-MRA,能较好显示HC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血管、胆管和邻近结构的侵犯,可对HC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2)肿瘤血管形成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MVD及VEGF提示预后不良。(3)MR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SI在反映HC的病理特征、VEGF表达水平、推测微血管密度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