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形态。其中,由西方文学和西方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而构成的关系,以其在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史上的多见,为最主要的形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小说《兄弟》和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比较,冯至在《十四行集》里显现的其对自己的精神导师凡高的理解和回应,以及一个古希腊的形象普罗米修斯在中国的故事,在逻辑上由浅入深,从世界性因素的理论视野,重新考察传统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关注的“影响”所具有的意义,解读作为“影响者”的西方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世界性因素不是简单地取消影响,是强调中国知识分子是在世界的平台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平等的对话,他们面对“影响”的过程,同样也就是对话的过程。而其间,起制约作用的,与其是西方文学,未若是中国作家自身的生命经验。那么,由世界性因素,或者说“对话”,所展开的中国文学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之间的空间,也就可以使我们从“影响者”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国自身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