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为菊科(Compositae)石胡荽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药鹅不食草常用于治疗鼻塞不通、鼻渊流涕、咳嗽痰多、风寒头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鹅不食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阐述鹅不食草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及MCI-GEL CHP20P柱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抗肿瘤活性部位即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从中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槲皮素(Quercetin-3-Me-ether, Y1)、槲皮素(Quercetin, Y2)、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 oside, Y3)、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Y4)、β-谷甾醇(β-sitosterol, Y5)、鹅不食草酚(Centipedaphenol Y6)、菠菜甾醇(Spinasterol, Y7)、羽扇豆醇(Lupeol, Y8)、芦丁(Rutin, Y9)、秦皮乙素(Esculetin, Y10)。其中秦皮乙素、芦丁和鹅不食草酚在鹅不食草及石胡荽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鹅不食草酚为新化合物,并通过HPLC法证明其为鹅不食草植物中原有的化合物。采用MTT法,以HeLa细胞为受试对象,对上述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以及本课题组前期从鹅不食草乙酸乙酯部位中提取分离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筛选出6个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分别是短叶老鹳草素(Brevilin)、二氢堆心菊灵(11, 13-dihydrohelenalin)、羽扇豆醇(Lupeol)、山金车内酯C(ArnicolideC)、山金车内酯B (Arnicolide B)以及鹅不食草酚(Centipedaphenol)。它们的IC50分别为:10.1μg·mL-1、15.8μg·mL-1、16.9μg·mL-1、26.5μg·mL-1、60.6μg·mL-1、77.4μg·mL-1。另外,还筛选出2个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和3-甲氧基槲皮素(Quercetin-3-Me-ether),其IC50分别为:114.1μg·mL-1、166.9μg·mL-1。其中,羽扇豆醇、山金车内酯C、山金车内酯B和鹅不食草酚是首次从鹅不食草中发现的抗肿瘤成分,从而为进一步阐明鹅不食草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鹅不食草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