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发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首先,通过对上海市能源利用状况分品种、分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的详细分析,结合国际目前通用的能源平衡体系,对上海市能源平衡表进行了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结果,绘制了上海市2005年能源流动图。从图中反映的能源利用情况来看,上海市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由8069.43万吨标准煤变为7522.36万吨标准煤。煤炭、石油的比重有所增加,天然气和市外来电的比重则相对减少,由此得出上海市的用能结构仍有更多的优化空间。其次,通过产品单耗法分析了上海市的物理能源利用效率(2005),并与国外先进用能领域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上海市中间环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民用商业等五大用能领域在2005年能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分别有3.52%、3.1%、20.53%、8.91%和6.41%的技术节能潜力。如果这一部分节能潜力得以开发,则可节约能源1430万吨标准煤(以2005年为基准),仅技术节能一项就可以达到19%左右的节能量,技术节能潜力非常巨大。第三,通过分析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结合上海市的实际用能情况,针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及民用商业等用能领域提出了各自的节能手段和措施。即,农业方面,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农机技术、加强农村节能意识和宣传工作,以及大力推广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手段,推进农业领域的节能;工业方面,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财政税收政策、加强能源管理和监察工作、加快产业调整和技术革新改造等手段,推进工业节能;交通运输方面,主要通过一些先进的节能措施以及各种运输工具的系统布局和管理等手段,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民用商业领域,主要通过树立正确的节能观念、采用能效标准准入制度以及大力推广市场上现有的节能产品等措施,在保证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节约能源资源。最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模拟了实现节能降耗20%目标的情景分析。通过一些列技术改造、节能政策法规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各用能领域的节能潜力后,不仅“十一五”节能目标可以实现,也将促进整个上海市向集约型社会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