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优先战略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小汽车带来各类问题,如何保证公交优先,专家学者总结出规划、政策、运营、技术四个方面主要建设内容。在“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很多城市和地区尽管原则上以公交优先作为交通发展战略,但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效果与预期仍有差距,我国大城市路面公共汽车分担率持续下降,因此,如何解决公交优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使得公共交通相较小汽车更为优先。相对于工程和技术上的发展现状,目前公交优先的问题更多的出在其理念和评价方法上,无法发现公交优先问题的根本性矛盾,公共交通建设重投入轻产出,缺少对实施各项公交优先措施后公共交通优先性是否提高的评价。与此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实际上对小汽车相关的设施投资以及显隐性补贴要多于公共交通。此外,很多学者从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效率角度来考察公共建设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为公交优先理念转型和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本文首先分析传统公交优先在概念理念、实施、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理论研究上缺乏多学科融合、公共交通服务上定位较为低端化、规划上与土地利用不紧密、区域公服务水平不平衡、过于简单的财政补贴政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在分析总结了公交优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础上,引入可达性与公平性理念,总结可达性和公平性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研究现状,相关学科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深化、拓展公交优先概念与内涵。最后,本文对公共交通优先主要理念进行拓展,主要为时间可达、费用可达、就业可达,空间公平、交通方式间公平、群体公平。然后本文讨论了公交优先的分析方法。首先确定交优先概念拓展后的核心研究思路,指出公交优先在理念拓展后的关键研究问题是公交可达性,再选择合适的公交实质性优先可达性与公平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建立公交实质性优先的研究框架;随后细化分析公平和可达视角下公交优先研究内容,包括:侧重出行权益的出行权利平等和出行机会补偿、侧重效率可达和绩效可达的出行效率平等与出行绩效补偿,及侧重经济成本的出行费用平等和投资与费用补偿三个方面。本文总结分析了几种可达性和公平性的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测算方法,找出可能适用于公交优先分析评价的思路和方法。随后,本文介绍了用于研究公交优先所基于的技术平台和使用的关键技术方法,技术平台主要为高德地图API和ArcGIS平台,关键技术方法包括使用Python语言批量调用在线地图API获取路线规划和时间成本数据以及使用ArcGIS上的空间分析工具。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两个实证应用研究,首先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分析南京市中心城区早高峰和平峰时段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平均出行时耗、出行费用,再通过计算和比较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在总的外部补贴上的公平性,分析南京市公共交通相对小汽车的优先度。结果发现,平均出行时间上,公共交通出行明显多于小汽车,但是从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来看,平峰时段小汽车出行优势明显;出行费用上,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平均出行支付费用比值由城市中心向外增加,城市中心地区在公交费用相对优先;总的外部补贴上,小汽车获得了相对更多的外部补贴额,需要适当增加小汽车的外部成本相关税费以减少不公平性促进公交优先。然后,本文有比较了南京老城区以及上海历史城区的公共交通、小汽车的出行时间比值及空间分布,并计算两个城区基于公共交通平均出行时间、平均出行支付费用,以及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比值的公交优先基尼系数;结果发现,上海历史城区的公交优先程度优于南京老城区,但主要因为上海有着更密集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成本更高,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效率仍有待评价和比较。本文正文共约49 000字,图表67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