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在影视文化领域的渗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作为一直努力拍摄本土化、民族化影片的广西电影厂备受瞩目。面对新的文化语境,文章从电影学、人类学和文艺民俗学的视界,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广西电影结合起来,重新审视和思考广西电影的“新生”之路。全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缘起及目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第一部分以“广西电影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呈现”为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界定,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各种口头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知识和技能等元素在广西电影中的影像化呈现。第二部分以“广西电影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阐释”为题,阐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广西电影中具有展示浓郁地域民俗风情、创设独特环境氛围、打造人物精神底色的审美作用,它以纪录式、点染式、象征式、花瓶式的方式呈现出来,承载了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建构,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建构,对原型意象深层的询唤与建构的文化表征。第三部分以“广西电影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的不足与提升策略”为题,针对广西电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写,存在着文化坐标迷失、文化阐释的深度欠缺与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真”之间结合不够的问题,提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电影故事民族化、叙事神秘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观性与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熟悉的陌生化”的度以提升广西电影品质的策略。结语部分,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作为“文化资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西电影提供了独特的影像表达空间,使其具有文化生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