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离散读者-异化翻译语境中读者的离散阅读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翻译策略将异域特质引入目标语言文化,以质疑并改革或颠覆目标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中陈腐守旧的文化观念和形式。它是异域特质与本土性的融合物。   语言文化差异自两个国家形成以来就客观存在,因此,源语文本在被选择并进行异化翻译时难免受到读者的抵制。译者在进行异化翻译时通过保留异域特质而产生翻译的张力,从而使目标语读者离开了熟悉的本土文化特征,并产生文化困惑。   异化翻译策略的基本原则是在翻译中打破目标文化中熟悉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引入异域特质。然而,异域特质的接受和杂合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异化翻译语境中的目标语读者在接受引入的异域特质时,经历了类似于文化离散的过程,他们的阅读过程可以比作一种离散体验。   本文认为目标语读者对异化翻译的阅读过程是文化离散的过程。该文针对目标语读者在异化翻译语境中的阅读体验,讨论异化翻译语境中目标语读者的文化困惑与接受异域特质的过程,有望填补基于读者的翻译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对从离散的文化角度进行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作为英语新闻次语体之一的经济新闻因我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频繁和网络迅速发展而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新闻内容。研究网络英语经济新闻对人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经济形势,及时
威廉姆·巴特勒·叶芝(1865-1939)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追问生命与宇宙的真谛,笼罩着一种神秘主义。这一神秘主义与印度佛教以及中国和日本文化联系紧密,其美
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一位女作家,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共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其作品历经两百多年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和读者的青睐。尽管她的小说
20世纪60年代后期,第一个法语浸入式班级在加拿大魁北克省首次试行,由此逐步推动了浸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在加拿大各个地区以及美国和中国等的发展。各国学者对该模式进行了研究
冗余现象分为积极冗余和消极冗余。积极冗余是正确得体添加的语言成分,是语言现实存在和交际的必要。而消极冗余是错误的、不应该添加的语言成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