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各个地域的民间风俗习惯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将它纳入高中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美术课程的适应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通过学习剪纸,不但丰富了生活情趣,陶冶了审美情操,还加深了对民间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诱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这都体现了新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和理念,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的培养目标。基于此,作者以四种剪纸教学实践形式为例,进行了剪纸课教学提升高中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开设剪纸课教学以后,㈠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成了主动积极地自主学习。㈡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能自己设计、剪刻作品装点生活。㈢学生加深了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对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剪纸课教学作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设计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作者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剪纸课教学效果出现的“窄化”现象。第一部分:主要从开设剪纸课教学的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性和开展剪纸课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开设剪纸课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在剪纸课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为提升高中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而采取的情境设置法、图案改创法、写生重构法、归类剪刻法等四种教学实践方式。第三部分:主要谈了开设剪纸课教学以来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思考,提出了在开设剪纸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三大难点和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一些个人应对难题的策略。结语部分:总结了在高中阶段开设剪纸课教学后,让学生发生的几大变化,强调了剪纸课教学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设计和能力有意义,还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