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发布会中关于问题前述的对比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yx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中美新闻发布会中问题前述(question preface)的使用异同。目前对新闻发布会的研究比较分散,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也少有涉及。本文希望通过对记者在中美外交新闻发布会中的向发言人提问的前述部分进行比较,加深对中美新闻发布会特征的认识,加强对机构会话的理解,互为借鉴。本文的语料来源于同为主管外交事务的中国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PRC)和美国国务院(U. S. Department of State)的官方网站。在各自官网中分别随机搜集大约300个问答相邻对,形成近100,000字的小型语料库。通过对语料仔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中美外交新闻发布会中,记者使用问题前述的频率有何差异?如果使用频率不一致,如何解释这些差异?2)就问题前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中美记者有哪些异同点可以归纳?3)问题前述如何发挥其在新闻发布会中的功能?本文对问题前述的操作性定义为:每一个提问的话轮(questioning turn)中,除去问题主体(question proper)的所有部分均为问题前述,因此其位置可以在问题主体之前亦或之后。对语料比照分析发现:1)中文语料中,记者使用问题前述的频率为85.9%,英文语料中这一指数为37.2%,这种使用频率上的显著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话论转换机制(turn-taking pattern)解释。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适合美国新闻发布会的话轮转换模式。中国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与发言人之间基本遵守“一问一答”的话轮模式,一位记者一般只有一个提问机会;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与记者之间并不遵守这样的模式,双方争夺话轮明显。由于话题跳跃性大,为了提供背景信息区别于上一个问题,或引导或限制发言人的回答,记者在中国外交部发布会上的提问相比之下更需要采用问题前述,因此形成研究结果的显著差异;2)无论中美发布会中记者提问的问题前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固定而且共同的模式,从而证实发布会无论其国别、记者文化、记者与发言人关系等因素,均具有机构话语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两国记者提问中有诸多对应的表达、双方都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以求客观、同时对时间、引言来源都有很强的意识,加强其称述的理据性。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证明新闻发布会,不同于日常会话,具有很强的机构性特征,发布会语言属于机构性话语。中美发布会的语言也有各自鲜明的特征:美国国务院发布会中常见的追问、打断(记者与发言人相互打断或者记者之间相互打断)以及话语标记语(如well, I mean)在中文语料中很少出现。同时美国记者对发言人直呼其名,而中国记者常以“请问”开头,都体现了中美对礼貌、合作原则的不同诠释,根源于深刻的文化社会差异;3)问题前述在中美记者提问时都发挥很多共同的作用,例如:区分上一个话题以引入下一个话题,同时为问题主体提供背景,争取提问数量,限制发言人回答范围紧缩议题,提供必要信息加强记者提问的理据性等等。但问题前述在攻击性(preface hostility)方面有所不同:美国记者提问中,含攻击性的问题占所有带前述问题的比例(11%)约是同等条件下中文提问(5%)的两倍,说明美国记者在设计问题时更强势、直接,中国记者相对缓和、委婉。研究结果说明:在中英文新闻发布会语境下,问题前述的使用方式、功能存在诸多相似,进一步证明新闻发布会作为机构话语,区别于日常会话以及其它类别的机构话语,具有显著特征。而问题前述使用频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两种发布会话轮转化机制的不同和组织理念的差异。中国外交部发布会中鲜有打断、同时发言、追问等在美国外交发布会十分普遍话语现象,而这些现象被认为是记者先发制人,刨根问底的表现。因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与会记者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如追问,巧妙设计问题前述,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并网逆变器在不平衡电压下电流畸变严重和锁相环节复杂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机(VSG)的逆变器无锁相环控制策略。重点研究了VSG在不平衡电网电压下的运
通过揭示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学基本范畴,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并强调战略管理对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对一个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运作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保密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强化保密管理已成为一项
词汇知识在整个外语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词汇搭配是词汇教与学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研究检验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控制性产出词汇量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理念乃是人们关于事物最高级的真理性观念,学习理念是学习者学习时头脑中始终持有的东西,对学习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学习从目标、内容到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