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林纳达是一个面积比较小的加勒比地区的国家,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格外受到关注。格林纳达在1974年独立后开始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独立后,盖里政权实行的是亲美政策,但是随后格林纳达爆发的新宝石运动推翻了盖里政权,新建立的毕晓普政府实行的是亲苏的道路。这使得里根政府极为不满。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国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对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动了一场海空联合作战,这是自越南战争失败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一时间,格林纳达这块过去几乎无人知晓的弹丸之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美国一直将中美洲视为自己的“后院”,美苏冷战期间,中美洲成为美苏争夺的重要的势力范围。格林纳达境内发生“新宝石运动”后,毕晓普成为执政者。毕晓普政府成立后,在外交上奉行向苏联和古巴“一边倒”的政策。这是不被美国看好的。里根总统在一次演讲中将格林纳达定性为“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格林纳达在1983年发生“十月政变”后,美国借口保护在格林纳达境内美国公民安全的需要,迅速出兵格林纳达。格林纳达事件其实质是美国在中美洲实施“里根主义”的一次实践,并且格林纳达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美苏争夺中美洲势力范围的表现。通过研究格林纳达事件,以小见大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里根政府时期对中美洲的外交政策,进而可以了解美苏在冷战期间对于中美洲的势力争夺。本文由绪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言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本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美国出兵格林纳达前,格林纳达的国内情况以及与周边国家主要是与美国的关系。格林纳达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毕晓普实行亲苏道路后为了防止苏联对这一地区的争夺美国便开始极为关注格林纳达的革命形势。第二部分论述了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经过,这次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成了对格林纳达首都的全部占领,多国警察部队也由萨林斯角机场乘直升机转移到首都,担负卫戍任务。至此,岛上地面交战墓本结束。第二阶段则是美国扩大战果,美国入侵部队除以主力控制主岛各军事要点和交通枢纽外,部分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开始了广泛的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军事搜索行动。第三部分则分析了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意愿和动机。美国在格林纳达事件后解释出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这一部分就围绕着美国提出的这三条理由进行论述。第四部分则分析了里根政府对种美洲的外交政策,这一部分重点论述了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第五部分则研究了里根政府对中美洲外交政策的实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