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丝绢全书》全面点校整理的基础上,对编者程任卿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它的成书过程、版本内容及社会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以其为中心史料简单考察了明代徽州府丝绢税纷争中丝绢纷争的缘起、最终处理结果及议事局领导权的争夺等三个细节问题。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该书的点校整理,下篇在上篇的基础上简单作些探讨。全文约15.6万字。
《丝绢全书》是程任卿于狱中编成的,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歇家扮演了重要角色。歇家和公府衙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歇家的参与,五县士民提前收集到诉讼双方及官府相关的各类文书便成了可能。五县士民将这些提前收集好的各类文书早已汇编成集,程任卿在狱中只不过是把五县士夫代为收集汇编的现成资料加以整理而已。
《丝绢全书》作为一种珍稀的法律诉讼档案的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首先,其作为重要的诉讼史料汇编,为研究明清时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个案参考价值。其次,本书所载苏州、嘉兴各府及徽州府属六县围绕丝绢税而起的纠纷及后来的解决方案,为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再次,本书记述的徽州府下属六县因“丝绢”而起风波,几成“激变”。六县士夫纷纷参与,各自诉求己方利益以及各级官府在应对集体事件时采取的措施,在今天看来对研究明代地方政治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重点剖析了徽州府丝绢案容易被人误解或忽视的三个重要细节。其一是六县丝绢分担纷争的缘起。徽州府丝绢纷争不是由帅嘉谟发起,而是起衅于嘉靖十四年(1535)。其二是丝绢纷争的最终解决方案。纷争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歙县经此“丝绢风波”得减银2530两,而五县实际上又分毫不加增,不足部分由府其他公费垫出。其三是婺源议事局领导权的争夺。婺源生员程任卿、程文烈、何似等为争夺议事局领导权,发生了激烈的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婺源的下层士绅参与丝绢纷争的复杂动机:一方面是积极维护地方公共利益,一方面是从中牟利,提高在地方社会中的威望,增加自身的政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