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正处于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金融作为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然而,我国传统金融发展中金融排斥问题突出,发展数字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数字金融借助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正处于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金融作为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然而,我国传统金融发展中金融排斥问题突出,发展数字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数字金融借助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可触达性,进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进而分别从提高传统金融机构效率、促进创业两个方面分析了数字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然后,基于我国2011-2018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并探讨了数字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以及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不仅能显著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还能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构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三个维度中,覆盖广度、使用深度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数字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传统金融机构效率、创新创业在数字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效率提升、促进创新创业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第三,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提升;第四,数字金融对不同地区及不同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异质性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分别从加大数字金融发展力度、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间合作等角度提出利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长三角地区迎来发展新机遇。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当前发展模式下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助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首先,梳理国内外在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相关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其次,结合现有研究,探究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路径
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重大任务之一。随着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地区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城市交流日益密切,城市间抱团发展的趋势日益清晰。长三角城市群作为走在我国发展前列的地区,2019年其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过去二十年中不断出现的人口增加、边界扩张、城市崛起,都使得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不断快速向前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视角,研究城市群扩容对
城市经济的崛起和科技进步的加快,使得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创业成为了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新路径。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实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跨越温饱线的家庭有了新动力与新目标,中央提出了“双创”战略为居民的致富梦想指明了方向,但信贷约束问题使创业具有较高门槛,借助互联网不断产生的新经济模式或许是中国未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互联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启,减排降碳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自2013年至今已试点多年,从现有文献看,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研究侧重于宏观和中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创新影响的研究并不多。企业作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和低碳创新的主体,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对今后我国更好地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新生产方式和新经济组织形式诞生与发展,对于商品空间交换范围的拓宽、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导向出许多新兴行业。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增速变缓,结构待优化,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等新特点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而言,互联网成为了经济增长新动能中的重要一部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规划更是体现了我国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战略转型阶段的关键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效率变革的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金融供给侧改革作为关键一环,在提高需求侧匹配效率与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融合的产物,为更多经济主体提供了精准且公平的信贷服务,提高了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与投资渠道的便利性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头,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的税收、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技术创新贡献了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量的九成以上,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推动民生质量发展、改善就业形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融资难、融资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传统贸易发生了变革,“数字贸易”应运而生。《“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中国将继续聚焦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全球经济大环境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指出促进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尤其是数字贸易,对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对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要素的充沛程度,在城市群内部,城市层级的高低是创新要素进行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创新人才提高了所处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新的需求。将产业升级放置于单个城市中研究是孤立片面的,无论是城市群整体发展,还是单个城市的规模大小,都会对产业升级所需
在我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高铁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以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为切入点,采取双重差分法的方式,对高铁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和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探讨。首先,本文构建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1)高铁开通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对于最终市场和中间品市场的通达性,通过规模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