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月在我院经超声科检查,临床及相关化验确诊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20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20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200例,总计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600例,年龄15~60(39.3±12.9)岁,男114例,女486例。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3组:其200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患者为GD组,200例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患者为HT组,20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患者为SAT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50例为正常组,150例体检者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均正常。测量各组甲状腺体积(方法:首先测量甲状腺左右叶及峡部各径,然后以椭圆体公式V=∏/6×长径×宽径×厚径计算各叶的体积,最后将各叶体积相加),观测甲状腺内部结构、回声参数特点;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参数,包括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收缩期加速时间(AT);记录患者心率,计算PSV与心率的乘积(PVH);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各项参数及PVH与血清FT3、FT4、TSH的相关性。结果:1.GD组、HT组、SAT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与正常组比较,三组患者两侧叶上下径、左右径和峡部厚径及甲状腺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患者得峡部横径比较差异均无统义(P>0.05)。2.正常对照组甲状腺血流局限于甲状腺周边,实质内未见明显的血流或仅有少量散在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GD与HT组甲状腺实质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大部分血流信号呈“火海征”,一部分GD与HT组患者的甲状腺实质内血流主要集中在甲状腺的前2/3;SAT组甲状腺实质内回声减低区的周边可见丰富血流,其内仅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3.GD组、HT组、SAT组PSV、PVH均高于正常组,G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HT组、SAT组AT均高于GD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PVH、AT在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5.289,F=6.251,F=2.695,P均<0.05)。以GD组与正常组差异最为显著,HT组次之。4.GD组、HT组PSV、PVH、AT与血清FT3、FT4呈正相关(P<0.05),与TSH呈负相关(P<0.05);且PSV、PVH、AT与血清FT3、FT4的相关度高于TSH;SAT组PSV、PVH、AT与血清FT3、FT4、TSH无相关性。结论:1.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由于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同,甲状腺肿大的部位、程度、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应同时结合其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进行综合判断。2.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SV、PVH、AT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甲状腺功能状态,并可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准确性高,为制定治疗策略、观察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