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Op.68和声技法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nnes·Brahms,1833—1897)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其于1876年8月完成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其最有代表性的大型作品之一,是作曲家经过长期酝酿、写作时期较晚的成熟作品。从1862年完成了第一乐章到1876年的最后完成,前后经历了大约十五年之久。这段时间内德国社会的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在统一德国问题上的斗争等社会重大现象都对作者产生了很深地影响。作品从第一乐章的矛盾不安、痛苦挣扎、艰苦搏斗,经过第二、三乐章的悲痛、幻想、期待,到最终乐章的希望、胜利和欢呼无不显示着作曲家强烈的时代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热爱民族传统、追求古典精神的音乐家,勃拉姆斯热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古典大师,并以他们作为楷模。和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相比,勃拉姆斯与传统音乐的联系更为密切。十九世纪后半叶,为适应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地追求着新的变化,很多作曲家都在寻找新的表现内容和手法,而勃拉姆斯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中有意地回顾传统。当新的思潮中交响乐的套曲结构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着——多乐章多乐段的扩展了的交响曲和混合成为单一乐章的交响诗,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却使用了结构匀称、四乐章的古典写法,并按照传统的排列来处理四乐章的结构关系。该作品会使人想起贝多芬的交响乐,且与贝多芬的确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后来被冯·彪罗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乐”实非偶然。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在音乐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古典主义的传统原则,但他又绝非生搬硬套,在他的音乐中呈现了古典传统所没有的新元素,从而使其拥有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本文对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进行和声研究,试从交响乐这一大型器乐体裁出发对和声的艺术特征加以研究和阐述,力图揭示勃拉姆斯在对古典主义音乐继承过程中所渗入的个性化和声元素,最终成为形成其个性化创作风格的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唐朝是诗歌的王朝,诗歌和音乐有密切的联系,唐诗据统计当时有五万多首,其中能配合曲调且当时就可以演唱的有一万多首,在文学界之称为唐声诗。在我国文学界里有关唐代诗歌与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辽阔的疆土面积,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呈现出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体现在方方面面,那么人类的衣食住
隧道工程机械大多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因其作业环境恶劣,废气污染严重,应配备废气净化装置。本文提出的同时采用燃油添加剂、氧化催化转化器、喷水洗涤装置和涤烟剂的净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