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杀灭鱼类指环虫活性成分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模式向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转变,各类细菌性、寄生虫性等各类生物源性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指环虫病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鱼类寄生单殖吸虫病之一,该病往往引起宿主鱼食欲不振、生长率下降和继发感染后的高死亡率,从而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吡喹酮、托曲珠利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用于防治寄生蠕虫病的常见药物。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导致病原生物对药物产生了普遍耐药,病原生物对药物产生了普遍耐药。耐药产生后药物使用量加大,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使得药物在水产品中超标残留,同时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导致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植物源药物在自然界中大多易降解,不会产生长期的积累对环境友好,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求和筛选活性分子成为创制杀虫药物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研究针对中药远志进行了杀虫活性部位筛选、杀虫活性成分跟踪分离、活性成分结构鉴定和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取得了以下结果:1.按照极性从小到大得顺序,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对远志进行热回流提取,获得远志的不同溶剂提取物。测定各提取物对寄生于金鱼鳃部的中型指环虫的杀灭活性,最终确定甲醇提取部位远志杀虫的最佳活性部位,其浓度为500.0mg/L时可100%杀灭金鱼鳃部寄生的中型指环虫,且对金鱼安全。2.对于具有杀虫活性的远志甲醇提取部位进行了预处理,从而得到水相萃取物(WPR)、正丁醇相萃取物(BE)和滤液浓缩物(FE)三个萃取处理产物。杀虫试验表明BE是杀虫活性的主要贡献部位,其在200 mg/L时的杀虫率达到100%。基于杀虫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对BE进行逐级柱层析分离,最终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其中化合物Ⅱ浓度为5 mg/L时,达到对指环虫的最佳杀虫浓度,杀灭率为88.6%,当浓度升高至10 mg/L,杀灭率可达100%。通过理化性质鉴定和波谱解析,结合文献数据,将化合物Ⅱ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肉桂酸。3.以金鱼为动物模型,采取室温静水法对远志甲醇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杀虫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远志甲醇提取物对金鱼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775.5 mg/L;3,4,5-三甲氧基肉桂酸48 h内对金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 26.3 mg/L。
其他文献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被称为维生素A原,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以及抗癌和防治白内障等功效,同时也是理想的食品着色剂和营养增补剂,广泛应用于人造奶油、胶囊、饲料、化妆品等领域。本文首先对三孢布拉霉正、负菌株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再通过对负菌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遗传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一株β-胡萝卜素产量高、遗传稳定性好的菌株。通过在摇床
学位
梨枣(Zizyphus jujube Mill.cv.Lizao),又名脆枣或者大铃枣,近年来人们利用现代滴灌技术在陕北黄土丘陵地区兴建梨枣矮化密植园,生产的山地红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枣树花芽分化,摘心抹芽是矮化密植枣园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费工费力,但摘下来的枣芽枣叶多数被丢弃,未被利用。为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矮化密植枣园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传统绿茶生产工艺将不同时期摘掉的梨枣叶
学位
论文首先优化了原子层淀积(ALD)的生长工艺,在此基础上使用ALD法制作了高质量的Al2O3和HfO2介质。对于生长厚度为500?的Al2O3层,五个测试点之间的标准差能够稳定在1.5左右,均匀性极佳。研究了不同生长厚度的Al2O3介质层,发现界面态密度随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相对较厚的Al2O3层对表面的钝化效果较好。对于生长的253.8?厚度的HfO2介质,标准差能够稳定在2.3左右。而氩
学位
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视觉导航是目前国内外智能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的重要方向,视觉导航的首要问题是识别出导航路径。本文以微型履带电动拖拉机为机器人本体,针对结构化道路和简单田间图像,将该目标区域的中心线作为机器人的导航路径进行识别并跟踪,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运用基于Matlab的平面方格标定法对摄像机进行标定,获得了摄像机的内部参数,标定误差在0.1像素以内,满足系统要求
学位
自从1993年问世以来,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以其优异的特性,在大功率、高温和高频应用领域中备受人们关注。基于高击穿电压的高工作电压已成为发挥GaN基HEMT器件微波功率特性最为重要和有效的助推剂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高击穿电压的内在机制,本文重点研究高击穿电压和高可靠性场板(FP)HEMT(FP-HEMT)器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栅场板和栅源双层场板器件的电流崩塌
学位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明确条锈菌种群结构是了解其种群变异、远距离传播及制定有效治理措施的基础。本研究对我国小麦条锈菌种群结构特别是主要越夏区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小麦病害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为了评价不同作物组合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设计了小麦与和油菜,小麦与大麦的13种组合方式。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合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之间
学位
小麦低冠层温度特性以及最近发现的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其水分和糖分转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揭示。本研究灵活运用多种核磁共振技术,充分发挥其无损和非接触检测方式的优势,建立了新的水分含量、叶片生理活性以及茎水溶性糖含量的活体检测方法,从水分和糖分分布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冠层温度特性小麦叶片和茎在灌浆过程中的协同变化规律,揭示了逆向衰老小麦旗叶和倒2叶(合称为“顶二叶”)作为灌浆中心的角色转
学位
Powdery mildew of wheat caused by Blumeria graminis DC f.sp.tritici Em.Marchal,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foliar diseases of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worldwide including China.The use of
学位
大麦抽穗期是决定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艺特性,其遗传特性受外界环境和内部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光周期、春化作用和植物基本营养生长阶段(BVP)的调控。为了揭示大麦抽穗期的遗传,发掘其分子标记,本研究以Mona×Turk杂交的F2抽穗期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传统的遗传分析方法对大麦抽穗期遗传控制基因进行了遗传特性分析,应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了大麦-水稻,大麦-小麦及大麦-二穗短柄草抽穗期控制
学位
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是由Blumeriagraminis(DC.)E.O.Speer f.sp.tritici和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引起的世界性小麦主要病害,在我国各小麦主产区常年发生。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减少病害损失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将小麦近缘植物优异基因向普通小麦导入,是丰富普通小麦日益狭窄遗传基础的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