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蟒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脉东段。地理位置112°22’E—112°31’E,35°12’N—35°17’N,面积5573 hm~2。在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植被生态学和数量生态学的相关方法对不同坡位和坡度的群落从物种组成及植物区系,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结构和谱系多样性,数量分类和排序,种间关联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蟒河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本研究共研究调查了179种植物物种,根据植物系统分类法,他们分别隶属于145属76科。其中蕨类植物门有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该区植物成分中被子植物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被子植物73科96属176种,单子叶植物65科46属84种,双子叶植物为38科50属92种。本群落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类型。类型较少,这表明蟒河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相对单一,在地理分布类型上,分布带狭窄。蟒河自然保护区具有显著的北温带分布属性,世界分布属性同样比较突出。(2)本研究采用植物分类法,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将蟒河自然保护区植物落68个样方划分为6个群丛类型,运用Phylocom软件计算出68个样方的谱系多样性指数(PD)值,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每个样方的物种库(丰富度指数S)与谱系多样性指数(PD)之间的关系,表明样方所在的小局域群落谱系结构是发散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乔木层每个样方的S指数值和PD指数值之间呈极显著的正关联。灌木层每个样方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谱系多样性指数(P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草本层每个样方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谱系多样性指数(P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RI与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并随郁闭度升高,NRI值由正变为负,表明群落的谱系结构由聚集变为发散。坡度与NRI为显著正相关,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3)在关于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的研究中发现,蟒河自然保护区内优势种鹅耳枥、南方红豆杉以及荆条的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且他们的生态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南方红豆杉作为濒危植物物种,它与自然区内其它种群重叠值很小,虽然鹅耳枥以及荆条的生态位较宽。在竞争排斥理论中,一个群落存在不同物种竞争同一自然资源的情况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而且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竞争也越激烈。由此可知,蟒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南方红豆杉种群缺乏种间竞争力,相关资源被竞争物种侵夺,导致其成为濒危植物物种。(4)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半球,其植物群落种分布与地形有着极大的相关关系,由于调查地点海拔变化不显著,本研究仅对坡度与坡向两种因素做相关研究。研究发现,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西南坡,最低的是北坡。西南坡具有最长的光照时间,接受太阳辐射量大,北坡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小;同时,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20°~30°,坡度最大程度的影响了土壤类型与土壤积温,20°~30°坡度相对可以获得充足的太阳辐射而且完美的保持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水分,有机质有很好的积累环境,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因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5)本研究基于2×2列联表试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an秩检验相,对蟒河自然保护区内优势种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不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后,发现三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但同时具有差异性。由于可以用于χ2检验的定性数据在转换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信息,并且只能进行定性判断。与χ2相比,Spearman秩检验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准则的标准是定量测试。16个优势种的显着相关率分别为18.38%和11.64%。Spearman秩检验的相关系数显着超过Pearson检验。这是由于Pearson检验是一个参数测试,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态分布需要一个样本,Spearman秩检验相关系数是一个非参数检验,对物种分布没有限制。通过比较三种测试,发现在优势种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和负相关。正相关与物种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关,这导致了这种适应性的形成,而负相关是群落之间互相排斥和相互影响不相容。χ2检验结果显示,阳性和阴性相关物种的比例为1.26。显着的正相关大于显着的负相关。负相关在两对物种间占优势,但一些物种对正相关,表明研究区域的植物。在竞争和成长阶段,资源的使用紧张,处于适者生存的发展阶段。这是相对不稳定的。Pearson检验与Spearman秩检验的比值分别为1.16和1.19,表明优势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相对生态位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三项测试结果的结合表明群落正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将更加完善,直到各种优势物种的稳定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