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宏微观耦合变形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装备正朝着大运力、高机动、长寿命、低能耗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其关键零部件具有高性能、轻量化、高可靠性的特点。采用镁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和带内筋的复杂薄壁筒形结构是提升零部件整体性能并实现轻量化的重要途径。热强旋是制备镁合金等难变形材料薄壁筒形件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镁合金的流变特性对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等变形条件极度敏感,且热加工窗口狭窄,导致其热塑性变形行为十分复杂、热加工性能难以精确表征;且带内筋筒形件的壁厚因纵向内筋的形成沿圆周方向呈齿形分布,这使得旋压过程壁部和筋部的成形规律更为复杂。同时,在热力耦合的作用下,镁合金热强旋过程还存在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及再结晶等复杂的微观组织演变,而微观组织直接决定了制件的服役性能。因此,揭示镁合金热塑性变形行为并表征其热加工性能,预测其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过程壁部和筋部的宏观成形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对于探明镁合金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宏微观耦合变形机理,实现其成形成性一体化制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以挤压态ZK6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ZK61镁合金热塑性变形行为及热加工性能表征方法、ZK61镁合金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宏观成形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等问题。针对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对物理模拟试验的要求,开展了镁合金热压缩试验,揭示了镁合金热压缩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构建了镁合金高温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镁合金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对温度及应变速率的变化十分敏感,并随着应变的增加呈现三种不同的变化趋势;镁合金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与Z参数的关系满足davg=16.807Z-0.081;修正的Arrhenius高温本构模型能更为精确地预测镁合金峰值流变应力。以热压缩试验结果为基础,分别建立了镁合金热加工图理论模型、三维功率耗散图和流变失稳图;基于镁合金高温本构模型,构建了其三维激活能图;结合微观组织观测及验证,建立了镁合金热加工窗口。结果表明,镁合金的功率耗散系数η、流变失稳参数ξ(ε)及激活能Qact具有高的温度、应变及应变速率敏感性;修正的动态材料模型(DMM)和Murty判据更适合于构建镁合金三维热加工图;镁合金最优安全变形区的η较高且Qact较低,而流变失稳区的η较低且Qact较高。利用子程序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耦合三维热加工图的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有限元模型;预测了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过程的物理场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工艺参数下旋压件的η分布规律;开展了热强旋成形试验。结果表明,热强旋过程,壁部和筋部温度沿厚度方向变化较小;壁部和筋部与旋轮接触区域材料均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沿厚度方向从外层至内层压应力绝对值逐渐降低;壁部和筋部外层及内层材料均处于一向压应变和两向拉应变状态;壁部和筋部的等效应变及应变速率沿厚度方向从外层至内层均逐渐降低;旋压件材料η随温度的增加会发生明显改变;小的进给比和大的减薄率有利于获得较大的η(≥30%)且分布均匀;在适合的旋压工艺参数下,制备出了具有合格成形质量,且微观组织相对细小、均匀的镁合金带内筋筒形件。基于镁合金热压缩试验,建立了考虑第二相粒子对再结晶影响的微观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宏-微观耦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带内筋筒形件热强旋过程宏-微观耦合模型;预测了壁部和筋部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合EBSD分析了壁部和筋部的动态再结晶机制;研究了壁部和筋部微观组织演变对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从壁部和筋部的内层至外层,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降低,而再结晶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相比坯料而言,壁部和筋部沿厚度方向各位置均发生了明显的晶粒细化,且晶粒尺寸分布接近;壁部和筋部均以晶界弓出形核为主,并伴随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核;壁部和筋部各位置硬度相比坯料均有所提升;壁部和筋部平均晶粒尺寸与硬度的关系满足Hv=34.44+46.03davg-1/2。
其他文献
天然可可脂资源短缺、代可可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和反式脂肪酸并存等问题已经成为食品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油脂凝胶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油脂结构化技术,无需氢化等步骤即可形成热可逆的三维超分子网络将液态油脂“束缚”在其中。由于不改变油脂的化学组成,油脂凝胶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兼具塑性脂肪的功能特性,在新型巧克力制品的应用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力。然而油脂凝胶种类众多,不同结构和组成的凝胶因子形成油脂凝胶的三维
学位
苏氨酸是水生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已有研究表明,苏氨酸缺乏会引起水生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水生动物的生长与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密切相关,而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肠道结构完整性是肠道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动物生长试验考察饲粮苏氨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指数、消化酶和刷状缘酶活力及氨基酸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其次,在生长试验结束
学位
小桐子树为我国广泛种植的生物能源树种。小桐子种仁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是一种潜在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但其中的生物毒性物质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法被认为是降解生物毒素的有效方法。迄今为止,小桐子饼及其固态发酵产品在动物生产尤其是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还很少,对动物健康影响的机理也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改进小桐子饼毒性评价标准,筛选出高效脱毒菌株进行优势组合来开发新型混菌固态发酵小桐子
学位
电化学脱氯技术因其具有脱氯效率高、可耐受高浓度氯代有机污染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降低氯代有机污染物毒性的方法。钯(palladium,Pd)基材料表面可以吸附大量具有强还原性的活性氢(Hadsorbed,Hads),是三维电化学脱氯技术中理想的催化剂。现阶段,这一领域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有:(1)什么材料适合作为Pd基脱氯催化剂的载体?(2)是否可以使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出高分散和颗
学位
硒(Se)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以无机和有机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通过硒蛋白发挥。硒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L-2-hydroxy-4-methylselenobutanoic,HMBA)是一种有机硒源,其生物利用率比亚硒酸钠和酵母硒高。本研究围绕HMBA是否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可能的机制,开展了母猪妊娠期饲粮中添加HMBA对繁殖性能影响及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一母猪妊娠
学位
自然资源是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环境污染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清洁利用可再生、数量大的生物质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开发低廉、大量、来源广的林业废弃物,发展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是促进林业废弃物纤维高值利用和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木材加工废弃物和林木修剪废弃物为纤维原料制浆,采用绿色、强氧化性臭氧进行处理,清洁制备了优良的漂白化学浆(BESP)和高性能的热磨
学位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的以及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等作用的活性物质,常用作抗生素替代物。首先,通过生长实验,考察姜黄素对生长中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产性能、肠道生长发育、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和氨基酸转运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第二,通过攻毒试验和体外试验,考察姜黄素对草鱼肠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探索姜黄素对草鱼肠道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及机制;第三,通过攻毒试验和体外
学位
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有毒重金属的排放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众多有害金属中,亚砷酸盐(As)、镉(Cd)和铅(Pb)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并且由于其不可生物降解、具有高度致癌和潜在毒性等特点受到较多关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附已被证明是一种从水体中去除有毒金属经济可行的方法。吸附过程在设计和操作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都有较好的处
学位
胆碱是动物必需的维生素,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饲粮胆碱可以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提高幼建鲤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然而关于胆碱对幼草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生长试验考察胆碱对幼草鱼生长性能、胆碱在肠道转运代谢、消化吸收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转运的影响,并确定幼草鱼的胆碱需要量,探索了胆碱对幼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第二,通过建立嗜水气
学位
土体是由宏-细-微观多个尺度量级颗粒构成的多相介质。不同尺度的颗粒对介质宏观力学特性影响不同,例如,粉粒黏粒等微小颗粒主要表达粒间黏聚效应,而沙砾石等粗颗粒则主要表达粒间摩擦作用。不同尺度颗粒以不同比例排列聚集形成不同组构,使土体具有复杂的力学特征。跨越宏-细-微观尺度对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可以考虑土体颗粒性和结构性的影响,这类本构理论可称为多尺度本构理论。然而,早期的尺度本构理论多在经典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