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激增的业务成本促使更多小企业走向合作,异质业务小企业通过结成联盟,打破了组织壁垒,实现了客户资源共享。并且,异质业务小企业间的合作也属于跨行业链条间的合作,增强了联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联盟企业通过客户资源共享,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在客户需求,最终合作推出创新业务以满足新型客户需求。而在创新业务的合作中,建立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盟内企业参与创新业务的积极性,维护创新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梳理了异质业务小企业联盟、创新业务的相关概念,将创新业务划分为融合式创新业务和开拓式创新业务。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两类创新业务的激励模型。在融合式创新业务激励中重点关注了公平偏好问题,区分了存在创新溢出效应时不同类型公平偏好下的激励关系,从而得到了各类系统参数对激励契约设计以及盟员努力投入的影响。在开拓式创新业务中,重点关注了盟员企业创新能力的不确定性问题,将开拓式创新业务的任务划分为业务任务和创新任务,并针对创新任务中创新能力的不确定性问题,设计了两阶段的动态调整方案,借助产出的历史信息获得更加准确的创新能力值,从而得到不同阶段下多任务创新业务激励问题中创新能力的调整对激励契约的影响,以及不同任务的替代关系对制定激励契约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两类创新业务激励模型的适用性,并得出相关的建议:对于融合式创新业务,核心企业需要重视创新业务合作中主体间的公平偏好性,适当提高激励强度以弥补盟员企业因公平落差产生的负面效应,并引导参与主体对公平偏好的合理认识以避免过高的公平偏好影响创新业务的开展;以及核心企业需要激励盟员企业积极交流、协同创新,促进盟员企业间的创新溢出。对于开拓式创新业务,核心企业可以运用两阶段动态激励方式,获得更加准确的创新能力,并针对真实的创新能力水平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励契约,以及通过提高激励强度促进盟员企业在其不擅长的业务上投入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