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不同负荷方式、不同种植方式的种植修复方案的动物实验模型,利用组织生物学方法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负荷方式下种植体周神经纤维再生情况及其随时间的改变。方法选取10只健康雄性比格犬,犬龄12-24个月,采用分口设计,于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位点(P2、P3、P4、M1)植入68颗种植体,按种植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又根据负荷方式不同分为9组。具体分组如下:(1)即刻种植组分为即刻负荷3个月(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and immediate loading for 3 months,IIP+IL3)、即刻负荷6个月(immediate loading for 6months,IL6)、延期负荷3个月(Delayed loading for 3 months,DL3)、延期负荷6个月(Delayed loading for 6 months,DL6)及无负荷组(Unloading,UL);(2)延期种植组分为即刻负荷3个月(Delayed immediate placement and immediate loading for 3 months,DIP+IL3)、延期负荷3个月(Delayed loading for 3 months,DL3)及无负荷组(Unloading,UL);(3)天然牙空白对照组(Nature tooth,NT)。为方便管理,按同样种植方式及负荷时间,不同负荷方式、相同种植方式及负荷方式,不同负荷时间、相同负荷方式,不同种植方式及空白对照组,将所有动物分成三组进行实验手术,三组动物均历经9个月的实验观察期,9个月后所有动物以相同的方式取材,即经全身麻醉后,双侧颈动脉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液灌流处死,分离下颌骨,带有种植体的离体样本分组并分别固定、脱钙,制成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染色,Masson染色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种植体周神经纤维形态,并在未知分组的情况下统计感兴趣区域内的神经数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个样本中有6个样本种植体脱落,其中4例来自IIP+DL3实验组,1例来自IIP+DL6组,1例来自DIP+DL3组,剩余的62的样本全部进行组织生理学制片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每组所选的三个感兴趣区域中的神经束的分布呈一定的趋势,根尖区域的神经束密度较大,中间部次之,其中在IIP+IL6组冠部与根尖部(N/mm~2,15±2.6 vs 30.7±13.3,P=0.038),IIP+DL6组冠部与根尖部(N/mm~2,10.2±2.5 vs 18.5±5,P=0.026)以及IIP+UL组冠部与中间部(N/mm~2,14±9.6 vs 20±8.7,P=0.035)及冠部与根尖部(N/mm~2,14±9.6 vs 21.3±1.5,P=0.0076)的比较中,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同一感兴趣区域,相比较天然牙(对照组),IIP+IL3组相比其它组有更多的再生神经纤维束,但只在IIP+IL3组与IIP+DL3组的冠部区域(N/mm~2,23±3.6 vs 10.7±1.5,P=0.0493)及根尖区域(N/mm~2,37±10.1 vs 19±5.1,P=0.0055)比较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体周围存在神经纤维的再生,且即刻种植即刻负荷对种植体周神经的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种植体周围神经纤维再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