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而信用评级机构似乎未能起到应有的信用警示作用,因此饱受市场诟病。在外部评级质量有所欠缺的情况下,投资机构纷纷开始发展内部信用分析师团队;除此之外,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国际评级机构也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都将对国内各家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债务直接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信用评级质量问题也引发了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促使市场参与者思考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进行评价和检验,以督促评级机构提高评级质量,保护投资双方的权益,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同时可以通过研究中国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以判断其价值,为市场参与者对评级信息的使用提供参考。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信用评级质量检验的理论和文献,发现大家对于信用评级质量的内容的认识较为统一,即为评级结果在准确性以及稳定性这两方面的表现。对于评级质量的检验则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检验法——从违约率角度检验其准确性,或是从信用迁移角度检验其稳定性;二是间接检验法——用利率、利差等变量替代违约概率,通过收益率与信用利差法来检验信用评级的有效性。此外关于债券信用评级有效性的检验,其实质上是对于信用评级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的检验。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直接、间接检验两种方法,分别从评级结果准确性和信息含量的角度对中国债券信用评级质量进行了研究。本文先对2014-2019年债券违约率和2014-2019年发行且仍存续的信用债的隐含违约率进行Mann-Whitney U非参数统计,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整体和规模较大的几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再将隐含违约率作为信用风险的替代,对信用等级进行了回归分析,来检验信用等级对违约概率的解释能力以及信用等级在发行人财务数据等公共信息和违约概率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
从违约率角度看,中国信用评级的准确性有所欠缺,信用评级尚不能用作对实际违约的预测;但从市场隐含违约率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的准确性较好,信用评级对发行人信用水平有一定的揭示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途径有所差异,在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市场,评级结果含有一定的增量信息;在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市场,评级结果仅在财务指标等公共信息和隐含违约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国各评级机构的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之间也存在差异,中诚信用评级结果区分度最优,其次是东方金诚,联合资信与上海新世纪次之,中证鹏元与大公国际评级质量较差,市场参与者可酌情参考。同时研究发现,中国债券评级市场上发行人资产规模高低能够很好的解释信用等级高低,中国的债券信用评级存在明显的规模导向,信用等级与财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对三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采用中国债券的历史违约率来直接对评级质量进行检验的条件仍不成熟,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有赖于未来违约数据的积累;二是采用隐含违约率对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做检验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方法的可操作性与样本的可观测性均较强;三是通过对评级结果是否具有增量信息的检验来判断其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信用评级质量研究方法的补充。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信用评级质量检验的理论和文献,发现大家对于信用评级质量的内容的认识较为统一,即为评级结果在准确性以及稳定性这两方面的表现。对于评级质量的检验则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检验法——从违约率角度检验其准确性,或是从信用迁移角度检验其稳定性;二是间接检验法——用利率、利差等变量替代违约概率,通过收益率与信用利差法来检验信用评级的有效性。此外关于债券信用评级有效性的检验,其实质上是对于信用评级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的检验。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直接、间接检验两种方法,分别从评级结果准确性和信息含量的角度对中国债券信用评级质量进行了研究。本文先对2014-2019年债券违约率和2014-2019年发行且仍存续的信用债的隐含违约率进行Mann-Whitney U非参数统计,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整体和规模较大的几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再将隐含违约率作为信用风险的替代,对信用等级进行了回归分析,来检验信用等级对违约概率的解释能力以及信用等级在发行人财务数据等公共信息和违约概率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
从违约率角度看,中国信用评级的准确性有所欠缺,信用评级尚不能用作对实际违约的预测;但从市场隐含违约率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的准确性较好,信用评级对发行人信用水平有一定的揭示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途径有所差异,在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市场,评级结果含有一定的增量信息;在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市场,评级结果仅在财务指标等公共信息和隐含违约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国各评级机构的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之间也存在差异,中诚信用评级结果区分度最优,其次是东方金诚,联合资信与上海新世纪次之,中证鹏元与大公国际评级质量较差,市场参与者可酌情参考。同时研究发现,中国债券评级市场上发行人资产规模高低能够很好的解释信用等级高低,中国的债券信用评级存在明显的规模导向,信用等级与财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对三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采用中国债券的历史违约率来直接对评级质量进行检验的条件仍不成熟,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有赖于未来违约数据的积累;二是采用隐含违约率对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做检验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方法的可操作性与样本的可观测性均较强;三是通过对评级结果是否具有增量信息的检验来判断其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信用评级质量研究方法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