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忌”一词来源于南太平洋群岛,是汤加人的土语。原意为“神圣的,不可触碰的”或“需要极端注意的人或事(包括语言)”。禁忌现象反应在语言中即为禁忌语。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增多,这种语言已经渗入到社会文化中,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禁忌语具有反应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文化内涵的特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禁忌语所涉及的层面极其广泛,因此对禁忌语的研究必须在具体的文化和语境中,以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为依据,对其成因、功能和交际策略进行彻底剖析。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禁忌语言时,人们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格赖斯(Grice)在他的《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书中提出了交际双方在交谈中应共同遵守的合作原则和四个准则,阐述了意图传达的基本框架。利奇也于1983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灵活性和多样行(Leech)的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的缺失部分。他认为在(Politeness Principle),交际中说话者应尽量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并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中,若说话者与受话者在文化及价值观上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彼此不能认同,其话语就可能伤害对方,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际双方的话语中难免会出现不被受话者接受的部分。在受话者所处文化中,这些话语就是禁忌语。我们所处的信息全球化时代里,能够最大限度的传播语言及其所蕴含社会文化的途径,就是电影。电影是某一特殊年代的人们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电影与文化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们言语交际的制约。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对白中所蕴含禁忌的语言无疑是影片的亮点,自然也是礼貌原则贯彻执行的条件。尤其是语境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因素,如权势,社会距离等,对礼貌原则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选用美国影片《断背山》中的对白部分出现的禁忌语言为研究数据。这是一部叙述同性恋情的电影。曾经获得八项奥斯卡提名及最佳视觉、最佳导演奖。成为“爱情影片”的一个特殊的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多元文化的传统思想范式、价值观及基督教的教义。该片改编自美国小说家Anne Plowkiz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西部德克萨斯州两名年轻牛仔之间长达20年的病态爱情,由于小说的写作背景是宣扬美国男性气概和传统价值观的年代,牛仔神话已经成为殖民主义的精神图腾。在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类的原始情感被突显得及其真挚。电影对白采用省略掉主语的简单句形式,体现出同性恋情与家庭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笔者从电影《断背山》的含有禁忌词汇的108条对白中,筛选出50句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时代特征的语句。这些语句能够明确的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经过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这部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电影中对白中,有70%的禁忌话语来源于人们的原始的心理崇拜和认知。这些在表面上看来不雅或需要避讳的词语,在影片的语境中所表达出来的却是另外一番含义。例如朋友间的玩笑、爱人间的亲密和主人公对艰辛生活的调侃,甚至用来表示对受话者的尊重。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人群中使用某些具有共通性的话语,可以直抒胸臆,打开交际僵局,顺利的表达出说话者的意图,从而增强交际中的情感接受程度。这也是特定语境和年代里绝大多数人选择使用禁忌语言作为交际的首选策略的原因。电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对电影语言的分析,英语学习者能够进一步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理解特殊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加深对禁忌语言尤其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词汇含义的理解。进而学会沟通和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及信仰,促进沟通与理解。对进一步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