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子街位于长沙市今沿江大道和黄兴路之间,因地势不平,呈斜坡型,故名坡子街。由于其临近湘江,在拆除城垣以前,是经小西门进入长沙的唯一正街,所以坡子街自古便是商贾辐辏之地。清末以来,坡子街商业愈加繁盛,拥有众多百年老字号,更成为了钱庄、银行的集中之地,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由于地方官府和商人组织参与的火宫殿祭祀和庙会,位于坡子街的火宫殿,成为了长沙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坡子街也事实上成为了晚清以来长沙的商业名片。正由于坡子街独特的商业地位,使其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由于社会局势的变动,坡子街渐渐卷入政治漩涡当中,成为各方力量争竞的舞台,首当其冲的便是坡子街改名事件。长沙光复以后,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为正、副都督,不久后竟被新军杀害,事后谭延闿顺理成章地当选为都督,革命党人咸谓谭延闿为幕后主使,立宪派与革命党人嫌隙日深。不久之后,黄兴回湘,谭在仇鳌的建议下将小西门改为黄兴门、坡子街改为黄兴街以此向革命党人示好,宋案爆发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分道扬镳,渐至公开对立,黄兴由元勋变为罪魁,在此种情形下,黄兴门、黄兴街也不得不得恢复原样。从这出看似闹剧的改名与复名中,可看出坡子街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政治表达的工具,转换之间,体现的是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坡子街由一传统商业老街,逐渐被异化为政治操演和表达领袖崇拜的空间场所,开始走向与政治的深层互动。20世纪20年代以来,伴随着官方主导的街道整理运动的推进,坡子街再一次遭遇政治性冲击,成为街道整理运动中商民与政府冲突的中心舞台。在官方“社会改良”的语境下,坡子街因为街道过狭,不得不与其他街道一样进行推广、拆卸,显然这严重损害了商民的利益,商民为争夺对街道的使用权,因而不得不与政府进行抗争,可以预见的是,商民与地方领袖的努力,最终在官方的“强制拆卸”下烟消云散,在这一场政治冲突当中,商民利益不可避免地让位于官方的长远规划。通过对清末民国以来坡子街历史变迁的考察,可以还原坡子街不为人知的侧面,打捞失落的长沙老街记忆遗产,也可以一窥坡子街作为传统商街如何被动地走向与政治的深层互动,进而反观近代长沙社会变迁中的各种面相,深化对社会文化史的认识。通过对民国以来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和国家权力建构中,传统地方商街最终失序的个案考察,可以揭示近代社会中商业与政治多元复杂的深层关系,进而深化对晚清民国整体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