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视野看《白鹿原》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tingl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忠实是因《白鹿原》的巨大成就而成就自己的。《白鹿原》所包涵的文化的丰富性,人性的复杂性及其所展示的历史之深邃、生活之厚重,都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日益丰富、研究层次也日益深化的今天,可言说的意义空间确乎已不是太多,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它的研究大致集中在“历史—文化”的层面,已产生了不少深刻、系统而又不乏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但是面对《白鹿原》及有关它的所有研究资料,独立的思索和清醒的审视依然十分必要,迦达默尔说:“只有熟悉而普遍的支持才使进入异己世界的冒险成为可能,才使从异己世界中找出一些东西成为可能,从而才可能扩大、丰富我们自己关于世界的经验……它包含了落在牛顿脚边的苹果的全部戏剧性力量”。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这种发掘的深度和独特性是《白鹿原》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不容忽视的成就,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审视《白鹿原》的,尽管在其他研究材料中也零星提到《白鹿原》昭示的人性内涵,但却从没有以其文化与人性的矛盾冲突为视角作系统地阐释,所以笔者以为,在文学越来越注重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内涵的今天,这是一个值得言说的命题。但是,在对于这样一部较近期产生又颇具争议的作品,最好的注解它的方式是比较,与同类、同期的、有共同特征的作品的比较。首先,乡村历史小说的构架使《白鹿原》同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同类小说(如《红旗谱》《创业史》《三里湾》等)具有了可比性,在比较中可以明确地认识到,除了传奇性的故事之外,《白鹿原》突出的是人性的内涵;其次作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白鹿原》与其它回忆乡村历史的小说(如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苏童的《枫杨树山歌》、张炜的《古船》)相比,除了扎实的现实主义特色之外,它不是就人性写人性,它写文化与人性的悖谬情境、写人的挣扎和无奈、写人性的各个层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提升。作者以对人物的深情体恤和对历史的沉痛思考构架全文,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是其它作品所能企及的。最后,将《白鹿原》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之下,与世界文学的几个经典文本对照,得出的结论可以为人性与文化的悖谬情境作进一步的注解:人性与文化的二律悖反是这种情境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但是这种痛苦注定是伟大的,这是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具体到作品中,这种悖谬情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存的理性与非理性、人性与人情的和缠绕和对峙、人格的独立与依附、正统思想的性压抑与底层平民的性自由、人性向上的努力与这种努力遭遇挫折时转而向下的沉沦……
其他文献
软件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在我国经历了一段小小的辉煌时期以后似乎又步入了一段艰难时期.虽然产值也在不断增长,但与国际软件产业的距离却在拉大.我国软件业的路应该怎
溶液pH值的变化引起金属表面状态的变化,不仅对金属腐蚀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也会对缓蚀剂的吸附和缓蚀行为及相应的缓蚀机理等产生重要影响。关于CO2腐蚀用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和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信贷业务经营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