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岭1号气田位于吉林油田长岭断陷中部隆起带上,为构造控制的多期火山岩叠置裂缝型底水气藏,其裂缝性储层具有岩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前期研究地震以构造识别、裂缝以描述性为主,钻探以寻找古火山体高部位为主的勘探思路;而针对火山岩体识别、岩相划分和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等规律性研究则没有系统展开,给深层天然气勘探评价和高效开发带来被动。论文系统研究当前国内外在火山岩油气田的识别和预测技术和方法,综合了多学科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测井分析、岩心观察描述和地质统计技术入手,系统总结了长岭1号火山体单井相的裂缝发育特点。依据火山岩相在地球物理上的响应特征,就火山活动的期次进行了划分,并对各期火山岩的裂缝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还采用叠前地震资料保幅处理获得的多项裂缝性数据,结合单井相研究成果,利用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特征识别出火山岩体的裂缝发育强度和范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长岭火山岩划分为3期,对各期裂缝发育的密度和方向进行了系统的识别与研究;并进一步将第三期火山岩划分为3个亚期,详细分析了各亚期的展布特征、分布范围及裂缝特点。3个亚期中以CS1-1火山体分布最广,也是最有利的含气储集体。2)应用断裂体系对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控制关系,确定了南北向和东西向两个主应力场,应力场和断裂双重因素控制了裂缝的方向和密度分布,从平面和区域上展示了长岭气田的裂缝分布宏观特征。3)识别出火山爆发相和喷溢相的主体范围,其岩相的分布范围制约了有利储层(原地角砾化熔岩)的分布范围,该岩性呈不连续环形分布于研究区中部。这一认识为含气分布范围的预测是提供了地质理论基础。论文确定了5个有利裂缝发育区带,建议部署多分支水平井通过穿越多个裂缝发育带达到高效开发气藏的目的,研究结果得到气田生产验证。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流程和成果对提高长岭1号裂缝性气田勘探和开发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类似气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