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不断提高,进而对食品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爆发进一步警示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食品可追溯体系中的三大主体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通过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供应可追溯食品,企业能够更好地监控食品生产流程,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消费者能够获取更多的食品信息,获取高品质食品;政府能够更好的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但可追溯食品的生产与供给并非是市场或企业的自发行为,因为与普通食品相比较,可追溯食品生产必然增加额外生产成本,如何在生产者、消费者与政府之间,进行合理分担是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如果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额外成本不能弥补额外收益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积极性。一方面,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额外价格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是解决成本分担的基础,直接影响者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为确保食品安全,对食品可追溯体系进行资金和政策支持,分担了部分可追溯食品生产的额外成本,对企业生产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科学、合理、有效的支持政策,以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共同分担可追溯食品额外生产成本。本文研究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对促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政府运用市场机制培育与发展安全食品市场具有重要的咨询价值。本文的研究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实证研究,二者互为补充。在理论层面,本文力求运用企业行为学、信息经济学、供应链管理理论、消费行为学、政府规制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确保食品安全、提升消费者与生产者积极性、形成额外成本共担机制的角度出发,努力构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导本文后续的实证分析。在实证层面,一是从生产企业视角出发,选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影响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因素与生产可追溯食品的成本收益分配状况;二是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基于二元Logistic、Interval Censored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消费者额外价格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运用实验拍卖与真实选择实验两种非假想性实验法,研究了消费者对不同信息偏好的支付意愿,并采用离散选择实验结合分层贝叶斯推断方法,对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属性组合可追溯食品的市场份额进行了评估;三是从政府视角出发,建立了基于Logistic函数的食品可追溯系统决策模型的行业生产者福利函数,研究了政府给予不同规模企业的最佳补贴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通过探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可追溯食品的意愿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愿意生产可追溯食品的企业对可追溯食品的预期收益并不高,这可能大大制约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层次与有效性,就需要政府部门有力的支持措施推动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2)构建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并测算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成本收益分配状况,发现生猪养殖户、屠宰加工企业、销售商在建设猪肉可追溯体系后收益分配比例应为38:44:18,这一收益分配比例兼顾了三方的利益均衡,为政府如何对企业实施合理补贴并推动收益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积极的参考。(3)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具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对食品安全性的担忧程度的影响,愿意为可追溯食品额外价格支付的水平并不高。(4)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层次安全信息属性的可追溯食品具有一定的支付意愿。实验拍卖与真实选择实验的结果均表明,消费者偏好于可追溯猪肉的养殖与政府认证信息,而且消费者更为重视政府认证信息。(5)消费者愿意为可追溯猪后腿肉的安全信息支付额外的价格,只有不同级别的可追溯猪后腿肉形成组合并同时在市场上供应时,可追溯安全信息层次最高的猪后腿肉才更有可能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6)政府从强化食品安全责任的视角出发,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给予生产企业适当的资金补贴,政府的资金补贴占每个单位建设食品可追溯技术费用的比例以不高于1%时为最佳,企业的预期收益为每个单位增加10%左右为最佳,由此达到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效果的最佳状态。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基于额外成本共担视角的,促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建议。本文创造性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应用实验拍卖法、真实选择实验、离散选择实验、分层贝叶斯模型等新颖的研究方法,对大范围、大规模、大样本地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填补了国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在实证研究方面的空白,结论可靠、政策建议意义重要。未来研究的重点可能是:基于完整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经营等主体行为、以及生产农户等在食品可追溯体系中的研究,尤其是食品全程可追踪供应链数据的调查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