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的病毒性腹泻主要由猪流行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Pigs Virus)、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 Virus)等所导致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特征,传播速度快,各日龄猪群均表现为易感,发病率高,哺乳仔猪病死率低,且存在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在该病流行的季节可呈暴发式流行,给养殖行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效的预防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通过疫苗的免疫接种,有报道称弱毒苗和灭活苗的组合使用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疫苗种类繁多,免疫效果尚不明确,仍有免疫过得猪场时有发生大面积的腹泻,未能达到预防的目的。故PEDV疫苗免疫效果的进一步科学评价成为必要。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设计不同的疫苗免疫方案,旨在确定不同疫苗类型组合使用的临床免疫效果,从而确定出预防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最佳免疫方案,为临床上防治猪的腹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1)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免疫处理。本研究通过利用四种腹泻疫苗设计出五种免疫方案,主要是疫苗a(三联活疫苗)、疫苗b(二联灭活苗)、疫苗c(二联活疫苗)、疫苗d(二联灭活苗);实验动物选择妊娠母猪74±2日龄45头,根据PEDV疫苗免疫程序的要求分为五组,具体处理:A组为疫苗a+疫苗b,C组为疫苗c+疫苗d,D组为疫苗a+b、疫苗a+b,E组两次均为生理盐水,以上各组两次免疫均为后海穴免疫接种;B组为疫苗a+疫苗b,第一次为口服接种,第二次为后海穴接种。A、B、C、E组两次免疫分别于产前40d和产前20d,D组两次免疫分别为产前20d和产前10d。(2)母猪血清IgG抗体的研究。各组通过在免疫前5d、一免后20d、二免后20d前腔静脉采集母猪血液检测PEDV IgG抗体,分析各免疫阶段血清IgG抗体变化情况。抗体分布显示在一免后母猪血液中IgG抗体均处于上升趋势,且A组和C组一免后抗体水平相对于免疫前上升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二免后血清IgG抗体水平均处于下降趋势,但各组的抗体平均水平较免疫前要高,其中B组分娩时血清IgG抗体水平相对于免疫前上升的差异性显著(P<0.05),另外在一免后C组抗体水平较空白对照E组上升的差异性显著(P<0.05)。说明在疫苗免疫后C组方案可刺激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其次为A组和B组。(3)母猪乳汁IgA抗体的研究。采集母猪分娩后0d、3d、7d、15d的乳汁检测PEDV IgA抗体,分析各时间段乳汁IgA抗体水平变化情况。抗体结果表明各组在分娩后0-3d之间,乳汁IgA抗体的平均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且在分娩后3d D组的乳汁IgA抗体水平相对于B组和C组下降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分娩后3-7d,各组IgA抗体平均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且与分娩后3d的抗体水平相比较A、B、D、E组表现为差异性极显著(P<0.01),而C组为差异性显著(P<0.05);分娩后7-15d,A、B、C、E组的抗体平均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但只有D组抗体水平处于上升趋势,相对于分娩后3d差异性极显著(P<0.01)。初步说明A组方案免疫后猪群可产生高水平的IgA抗体,其次为C组和B组。(4)攻毒保护试验仔猪腹泻及死亡情况的研究。选择实验母猪分娩已吮吸初乳3d的仔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统计各组攻毒后24h和48h仔猪的腹泻率、死亡率,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病死猪的肠段PEDV带毒率。统计结果显示各组仔猪在攻毒后24h均有腹泻发生,A组腹泻率最低;攻毒后48h除A组腹泻率为50%,其余各组均为100%;再对各组病死猪的肠段进行PEDV鉴定,A、B组肠道PEDV带毒率为80%,其余组均在80%以上,说明A组的免疫保护力最高。(5)小肠绒毛、隐窝及V/C值的测定。通过采集各组病死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经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变化,量取各肠段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计算出V/C值,利用SPSS 13.0数据软件分析处理后与同日龄的健康仔猪进行比较。经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得知每组的肠绒毛萎缩脱落严重,各试验组之间隐窝变化不明显,V/C值变小,且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均为差异性极显著(P<0.01)。说明各组猪群在受到PEDV感染后,肠道损伤严重,但综合比较后A、B组损伤较小,其次为C组和D组。综上可知,本研究通过设计不同疫苗组合使用的免疫方案并对免疫效果作出临床评价得到:A组的免疫方案最佳,即产前40d免疫三联活疫苗,产前20d再免疫二联灭活疫苗。从而为临床上科学的选择PEDV疫苗免疫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