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证重返中国证券市场已有一年多,国内权证市场无论是从产品数量还是成交金额来看,都已经颇具规模。国外对于权证定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直是金融工程领域的一个重点方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此也已经有所涉及,但由于样本所限,对于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国外成熟的权证定价模型在国内市场应用的效果如何?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权证的基本知识以及影响权证价格的重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权证市场发展的概况,随后展开了对权证定价理论的系统回顾,重点推导了三个权证定价模型,即Black-Scholes模型、考虑稀释效应的股本权证定价模型和具有保底条款的股本权证定价模型。这三个模型分别适用我国权证市场三类不同的权证定价。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和套利机制的缺失是导致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的两大主因。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以目前上市流通的认购权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认购权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应用三个不同类型的定价模型分别对三类认购权证进行定价实证研究;其次,本文以考虑了稀释效应的股本权证定价模型,对我国目前上市流通的6只股本权证自上市以来的价格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传统的Black-Scholes模型价格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本文没有简单的以股价波动率代替公司股权价值波动率,而是通过计算公司股权价值时间序列,利用滚动GARCH(1,1)模型构建波动率预测;最后,对于所研究的13只认购权证,以周为时间间隔选取样本点,计算自上市以来的时间区间内理论价值,与相应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