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对根际土壤特性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及防御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茎基腐病(Crown rot)是主要危害小麦茎基部,并殃及穗部的严重病害,普遍发生于世界小麦产区,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生产上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止该病害的流行,效率低、不环保。推广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环保的防止病害流行的方法。为此,筛选抗病种质、研究茎基腐病主要病原对小麦的致病性和小麦对病原的抗病机制,将有利于抗病品种选育推广和病害防治新方法的建立。本研究以分布广、致病力强的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病原菌,对引自国内外的46个小麦品种(系),抗、感品系UC1110和PI610750杂交构建的185个重组自交系(RILs)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了病原菌对小麦根系、根际土壤、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苗期接种病原菌后,检测了感病和中抗小麦品种茎基部差异表达蛋白,明确了小麦应答茎基腐病的主要代谢途径。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室内试验,分别用假禾谷镰刀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对231个小麦品种(株系)的幼苗进行接菌鉴定。结果表明:漯麦18、温麦19、周麦26、豫农416、UP-114、UP-93、UP-29、UP-78、UP-95、UP-28和UP-91共11个品种(株系),对麦根腐平脐蠕孢菌表现为抗病;而另外38个品种(株系)则表现为中抗,其中包括豫农202、PI610750和合成小麦。UP-114、UP-93、UP-29、UP-78、UP-95、UP-28和UP-91共7个株系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为抗病;而另外24个品种(株系)则表现为中抗,其中包括豫农202、PI610750和合成小麦。UC1110对以上两种病原均表现为高感。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ILs群体中不同株系苗期对两种病原抗性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001),且对两种病原的抗性表型上呈显著正相关。抗病和中抗株系的交叉数、总根长、根分枝数均高于感病和高感株系。通过UP的RILs群体抗性分离,可选育抗假禾谷镰刀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的优良抗性种质资源。
  2.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明确了小麦茎基腐病两种病原对3个小麦品种(UC1110、PI610750和矮抗58)根际土壤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感染假禾谷镰刀菌后,小麦的病级频率主要分布在3级和4级。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植株感染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假禾谷镰刀菌后,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4.8%和42.2%,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升高6.8%和13.6%,支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6.4%和6.7%,总淀粉含量分别降低5.4%和5.8%。感染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后,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升高64.1%和83.3%,硝态氮含量降低15.7%;主茎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7.9%和17.5%。感染假禾谷镰刀菌后,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升高9.7%,主茎不孕小穗数增加77.8%,每盆的穗数和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8.2%和33.2%。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的危害更严重。
  3.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接种3d后,中抗品种P1610750幼苗的平均根直径和根中MDA含量降低,而单株平均根尖数增加;感病品种UC1110和中抗品种PI610750的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强。这表明以上两个品种在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对病原的响应存在差异。通过GO富集和KEGG分析,在两个比较组UC1110_3dpi/UC1110_0dpi(163)和PI610750_3dpi/P1610750_0dpi(203)中,共鉴定出366个DEPs。苯丙烷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亚麻酸和谷胱甘肽代谢、植物激素和MAPK信号转导、光合作用等,都参与了小麦茎基腐病的防御机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DEPs在糖代谢和光合作用中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16个基因的表达谱变化,与蛋白质组学数据一致。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假禾谷镰刀菌是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菌,通过UP的RILs群体可选育抗假禾谷镰刀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的优良种质资源。(2)假禾谷镰刀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侵染对根际土壤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不同,假禾谷镰刀菌危害严重。(3)UC1110和PI610750对假禾谷镰刀菌的防御机制存在差异,PI610750对假禾谷镰刀菌的防御主要与糖代谢和光合作用相关。
其他文献
有效表征界面分子的微观特性,有助于认识物理、化学乃至生命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传统的表征技术普遍缺少界面选择性,采集到的信号容易受到体相信号的干扰。由于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独有的界面选择性、灵敏性和无损原位检测等诸多优势,和频光谱已成为界面表征的常规手段之一。而近些年发展的相敏和频光谱,除了光谱的强度信息,还能直接获取光谱的相位信息,可更客观清楚的表征界面分子结构、取向与分布等微观特性,为界面分子研究提
学位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它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血栓栓塞病等,是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性病变。AS的致病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未被彻底查明。基于以上原因,有效药物也尚未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已经证实microRNA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
臭氧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臭氧有助于止血和伤口愈合,但极不稳定,易分解。水凝胶作为一种在水中是连续相的胶体分散系统,它具有许多医疗和工业应用,例如可以控释和缓释药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含臭氧缓释水凝胶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首先测试分析了不同介质及其组成对臭氧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比较筛选出以卡波姆作为基质,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具有臭氧缓释作用的水凝胶。
背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呼吸系统性疾病。目前,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已呈现大流行水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项研究报道肝脏是COVID-19患者的重要累及器官。然而,COVID-19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需要迫切探讨COVID-19患者肝功
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生物炭是土壤污染修复剂,利用秸秆制成生物炭,既可有效利用资源,又可保护土壤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炭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效率,对生物炭进行目前比较热门的磁改性,并将其应用于碱性土壤中Cd的修复。为了探究磁性生物炭对碱性土壤中Cd的吸附和固定机理及其对小麦和玉米生长、Cd吸收和迁移的影响,设置了本试验。本试验以小麦秸秆为原材料,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性剂,通
学位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黄淮海中南部地区高温热害频发,造成了玉米的严重减产与品质下降,这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面对高温对玉米生产带来的严峻考验,深入解析玉米耐高温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尤其是重要调控基因的作用机制,将对玉米缓解热害技术的研究及耐高温新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腺苷酸环化酶(AC,Adenylyly cyclase)催化ATP生成3,5-环腺苷酸(cAMP)。在植物中,虽然cAM
学位
MYB-related基因家族是MYB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个亚类,主要参与植物次生代谢、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响应等过程。而MYB-related转录因子在玉米干旱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对前期玉米干旱-复水处理转录组数据中差异表达的MYB-related转录因子进行系统分析,从中筛选得到一个强烈响应干旱胁迫的ZmRL6基因。以ZmRL6为候选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
学位
使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预测作物产量与品质和诊断作物氮素利用状况是现代精准农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不同品种、不同施氮量、不同地点的小麦大田试验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小麦长势参数(叶而积指数、叶干重和地上部植株生物量)、氮素营养参数(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积累量、地上部植株氮含量和地上部植株氮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参数(籽粒生产效率、植株氮素利
学位
春化发育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发育阶段,对小麦的种植区划、引种育种、产量形成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我国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规律,揭示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育特性和春化基因调控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首先选择来自全国不同生态区的10个代表小麦品种,采用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各品种的春化与光周期发育基因型,强春性春播春小麦为Vrn1三个位点全显性或Vrn-A1显性,春性或弱春性秋播冬小麦为Vrn-B1显性或Vr
学位
小麦的智慧化生产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实现小麦生产精细选种、精确施肥、精准栽培、智能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大需要;同时也是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投入、节本增效、增产保质,降低污染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小麦生态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作物模型、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研究了小麦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开展了小麦生产数据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