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脯氨酸积累与Δ-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cP5CS)基因克隆及转化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南方黄、红壤地区,而且90%以上的种植面积为缺乏灌溉的旱坡地,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我国甘蔗生产的首要环境因素。在广西各大植蔗区,大部分植蔗区基本上都没有灌溉条件,而且由于坡地保水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害,特别是春、秋旱,这是制约甘蔗获得高产高糖的最主要因素。 脯氨酸是目前所知生物界分布最广的渗透保护物质之一,干旱、高盐、高低温及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都会导致细菌、动物、植物、藻类中脯氨酸大量累积。弄清甘蔗植株体内脯氨酸在胁迫诱导之下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变化,以及介入脯氨酸代谢的基因调控,了解其对提高甘蔗耐逆性的调控分子机制,将有助于利用脯氨酸基因工程改良甘蔗抗逆性。 本研究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桂糖21号(GT21),新台糖16号(ROC16)和新台糖22号(ROC22)等3个品种为材料,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探讨其对甘蔗生长前期与伸长期间叶中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脯氨酸代谢与甘蔗耐水分胁迫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PEG6000进行模拟水分胁迫诱导甘蔗△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accharum officinarum L。△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ScP5CS)基因的表达,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甘蔗中克隆出ScP5CS基因,并对该基因核苷酸与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结构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甘蔗ScP5CS基因的功能,通过构建ScP5CS基因植物反义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烟草,分析该基因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的表达及其抗渗透胁迫功能,以初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甘蔗生长前期,经胁迫处理,对于游离脯氨酸的变化,ROC16在处理后第1 d其含量就明显上升,GT21在处理2 d后也开始上升,而ROC22在处理后12 d内其含量仍增加不明显。P5CS酶活性经胁迫处理都较之未处理的表现活跃,GT21与ROC16在胁迫处理后其酶活性表现上升趋势,而ROC22变化不明显。鸟氨酸转氨酶(ornithine-δ-aminotransferase,δ-OAT)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对于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ogenase,ProDH)酶活性,GT21与ROC16在处理1 d后稍有上升但在7 d后都有下降,而ROC22在第7 d其酶活性就开始提高。 2.在甘蔗伸长期,PEG处理后第4 d,GT21与ROC16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但ROC22在处理后6 d内其含量增加仍不明显。P5CS酶活性变化因品种而异,ROC22在处理后第6 d才明显上升,其他2个品种则在胁迫处理1 d后即明显提高。δ-OAT酶活性变化不明显。ROC22在处理1 d后其ProDH酶活性稍有提高,而其他2个品种则下降。 3.通过探讨PEG胁迫处理下甘蔗生长前期与伸长期间叶中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表明了在渗透胁迫下,甘蔗叶中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其生物合成中谷氨酸→脯氨酸途径比精氨酸→鸟氨酸→脯氨酸途径更占优势地位。脯氨酸降解受抑制和其合成对脯氨酸积累有同等意义。 4.P5CS是脯氨酸生物合成中谷氨酸途径的限速酶,本研究以甘蔗品种ROC22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基因组DNA中获得两条特异扩增带,初步确定为甘蔗ScP5CS基因组片段,其中ScPS1片段长度为2016 bp,包含有7个内含子,8个外显子,其中仅有977 bp的外显子编码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EF620362;将外显子序列与ScP5CS mRNA(EU005373)相比,同源率达到99.6%。而ScPS2片段大小与ScPS1外显子序列一样,长度为977 bp,同源率达到99.6%,但缺失了内含子,与ScPSCS mRNA (EU005373)相比,同源率也达到99.6%,这表明了ScPS2具有大多数返座假基因鲜明的特征:完全缺失存在于功能基因中的间隔序列,即内含子序列。因此,初步推测基因片段ScPS2为返座假基因序列。 5.采用同源克隆与RT-PCR法从甘蔗品种ROC22中得到甘蔗ScP5CS基因的编码区cDNA序列,其长度为2151 bp,为一个完整的ORF,编码716个氨基酸,GenBank注册号为EU005373。核苷酸序列与前人已注册的甘蔗P5CS(EF155655)相比,同源率达到98%,但推断编码的氨基酸同源率仅为92%。该基因具有P5CS共有的结构域与结合位点:Putative ATP-bindingsite;Putative leucine domains;Glu-5-kinase domain;Putative NADPH-bindingdomain;Conserved GSA-DH domain保守区,脯氨酸反馈抑制作用位点。与前人已注册的甘蔗PSCS基因氨基酸序列(ABM30223)比较,在γ-GK保守域(Glu-5-kinase domain)内氨基酸变化较大,而与水稻、小麦的相比,其变化较小。因此,推断为甘蔗P5CS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6.用长度分别为384 bp(位置为1318~1701 bp)和 954 bp(位置为1163~2166 bp),包含在甘蔗ScPSCS基因的γ-谷氨酰磷酸还原酶(Gamma-glutamyl phosphate reductase,γ-GPR)区域内的两个甘蔗ScP5CS基因片段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克隆位点上,由CaMV35S启动子控制两个基因片段的表达,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c-PCS1与pBI121/Sc-PCS2。用甘蔗ScP5CS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烟草。甘蔗ScP5CS基因在烟草中的反义表达,部分抑制了烟草P5CS基因的活力。对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NaCl与PEG6000胁迫培养,发现转入ScP5CS反义基因片段的烟草植株矮小,叶片容易发黄,根系发育迟缓,根长缩短,而且转入短片段Sc-PCS1(384 bp)与长片段Sc-PCS2(954bp)的转基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效果一样;而转入空载体pBl121的烟草和对照烟草植株一样,叶色和叶片的主脉均较绿,新叶长出正常,发根相对早,根长稍长。
其他文献
车钩缓冲器对缓冲机车及轨道车辆之间的纵向冲击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承担着机车和车辆、车辆和车辆之间的牵引力以及制动力的传递。本文针对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弹性体摩擦组合式缓冲器开展特性研究并进行参数优化,以便进一步提高其各项性能指标。  详细阐述了新型缓冲器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关键尺寸、各摩擦副之间的关系,对各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各零部件的平衡方程以及力传递关系,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针对新型
近年来,中低速磁浮交通在我国发展迅猛,目前已开通运营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S1线两条中低速磁浮商业线,广东清远和湖南凤凰正在修建磁浮旅游线,规划建设的中低速磁浮线也越来越多。中低速磁浮交通的成功示范应用展示了其无脱轨风险、振动噪声小、线路适应性好的技术优势,但也暴露出不少工程问题。其中,磁浮列车低速通过铰接式钢道岔梁时的振动过大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建立更精细的磁浮车辆-道岔梁耦合动力
学位
在交通路网中,车辆的出行轨迹包含着丰富的出行信息,例如车辆的出行路径、出行的起止时间、经过的路段和出行者对路径的选择行为等信息。因此通过对路网中所有车辆的出行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即可获的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能够全面、系统的再现路网中车辆的运行场景,为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的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提供数据支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像电子警察、卡口等智能抓拍设备逐渐增多,这为大范围、成批
在公交系统满足乘客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公交站点位置与发车方案能节约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然而,传统分析模型(特别是连续模型)的优化设计往往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可能导致在没有物理或政治可能性的地方设置公交站(例如在信号交叉口地区)。为了提供可实施的设计方案,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连续近似法、动态规划算法和NetLogo仿真的模型。  运用公交线路优化连续模型得到最优站点密度函数和发车间隔的解析解。然后,将得
近年来,新型城市群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了特大城市的形成。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城市多圈层的外扩,与之相匹配的轨道交通制式类型逐渐多样化,不同的制式服务于不同的城市圈层。  城市扩张和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层次化发展,必然带来旅客出行跨度的增大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复杂化,并面临各制式轨道交通线网重组成多制式轨道交通复合网络。随之而来的是旅客对运输服务质量要求的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废水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印染,电池,印刷,采矿,冶金,电镀,颜料,核电,电器制造,半导体,化妆品等。研究发现,未处理或未充分处理的染料废水排放后,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一旦染料被人体吸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