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针灸教育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我国针灸教育转型的重要阶段,此时众多的针灸教育家为传承和传播针灸学术,创办针灸学校,撰写针灸教材,对建国后针灸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教育进行了考察,虽或多或少涉及到对民国时期针灸教育的讨论,但是全面系统研究民国时期针灸教育的成果尚缺如。本文旨在通过对民国时期针灸教育的分析,对民国时期针灸学校、办学形式、针灸教材的考察,探讨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经络腧穴学、刺灸法及治疗学的演变,分析针灸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建国后针灸教育的影响。
  本研究首先对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背景作了简要回顾,考察了民国时期针灸教育从传统的师承模式向学校教育转型的过程,同时列举了影响近代中医教育的相关历史事件。其后,借针灸教育形式的转型,分析学历教育、函授班、短期班等办学形式的特征。总体而言,学校教育以正规学历教育为主,其学制较长,学历层次划分不统一;中医学校针灸课程地位不凸显,针灸学校针灸课程分化,均参照了西医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进度安排,渐趋规范化、实用化;注重针灸临床实习。函授班,多数由学校附设,亦有学生创办;教材与面授班相同,不过相对局限,较少涉猎他科知识:学制短,毕业考核简单。短期班有专修班、讲习班及训练班等形式,专修班及讲习班仅为更简便地速成针灸,训练班则是在战时缺医少药的背景下产生的。
  本文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48所针灸学校的相关资料,并从其办学模式、招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该时期针灸学校特点。民国时期针灸学校均为民间办学,并开辟了函授教育模式;主要依靠广告招生,亦有获得政府机构支持,由各县选送学生者,招生对象良莠不齐;构建针灸课程体系框架的同时,注重临床实习;除少数学校教授传统针灸理论之外,多数学校吸纳了西学内容。民国时期针灸学校教育模式在建国后基本得以延用,特别是为针灸系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探析学校针灸教育办学形式、分析民国时期针灸学校特点的基础上,发现在不同学校、不同办学形式下针灸教材体例和内容有较大差异。笔者回顾历代针灸教材,梳理民国时期医学教材编修过程,收集当时67种针灸教材,并据其体例,划分为早(1912-1927)、中(1928-1939)、晚(1940-1949)三期。早期教材以传统类针灸教材为主,多数体例单一,内容侧重于经络腧穴,初步引入了近代科学理论;中期教材体例以“西医版块+针灸学版块”和“总论→经穴→手术(刺灸法)→治疗”两大模式为主,内容上融入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知识,注重临床实用性,仍有部分教材依旧沿用传统针灸理论;晚期教材体例以“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治疗学”为主,或在原有“总论→经穴→刺灸术→治疗学”的体例中加入诊断学内容,或为“总论→孔穴学→治疗学”体例,内容上延续和完善了中期教材中西汇通特点,更具科学性,同时重穴轻脉,融入诊断学内容,初步构建了针法、灸法、腧穴、治疗等为核心内涵的针灸学科体系框架。
  在对教材内容和体例的分析之后,本文阐述了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经络腧穴学、刺灸术、治疗学的理论演变。经络腧穴方面,早期尤为重视,但其选用传统经络腧穴内容,局限于十二经脉的论述。民初“神经”的引入,并未使针灸教材内容产生多大的变化,依旧遵循古法,仅是少数教材粗浅地阐发经络实质,套用西医的骨骼图与脏腑解剖生理,其本身内容并未过多西化。腧穴则在归经、数目方面按传统路径详细考正。中晚期对经脉实质的认识不断更新,由中期单一神经或血管至晚期发展为多种组织;原先不受重视的“奇经八脉”,在中期凸显,并结合中西医生理病理内容,将其与淋巴、神经等组织比附。
  刺灸术在早期不受重视,中期教材中内容上强调针具的革新、温灸器具的引入,列入异于传统的针刺手法、针灸补泻、禁忌理论内容,针灸消毒也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教材。各部分描述顺序紧紧围绕“针灸操作流程”,简明易懂,实用性强。
  治疗学,早期大多以腧穴主治形式,附列于腧穴的归经、定位之后,侧面反映“腧穴”本身的重要性,强调单穴的临床作用,或以针灸歌赋直接呈现。中晚期体现在采用西医病名,从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学角度来阐释针灸治疗机理、针灸选穴,认识病因、解释病理机制,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效仿中药处方模式逐渐形成了“理、法、方、穴”的针灸处方模式。该部分以“心悸亢进症(心悸怔忡)”“脚气病”为例,阐述各教材对其疾病分类的归属划分、病因病理的解释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综合以上对民国时期针灸学校、针灸教材、针灸理论的研究,本文继而从中医医事制度革新、日本针灸医学的拥趸、中医科学化的彷徨及针灸教育家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民国时期针灸教育蜕变的原因,进而结合建国后针灸教育的背景,论述民国时期针灸教育在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方面对建国后针灸教育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车眉山铸钢分公司党总支,紧贴时代特征、融入企业发展,提升文化品质,创建了树型党建引领文化模式,实现了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谋深、谋远、谋发展的深度融合,彰显了党建领航引擎的强大动能。党建文化是企业党建的根和魂。作为三线企业的基层党组织,中车眉山铸钢分公司党总支(以下简称铸钢党总支)紧贴时代特征、融入企业发展,提升文化品质,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城乡数字鸿沟给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红利带来了诸多挑战,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潜在因素。基于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和probit模型考察了互联网层面的中国城乡数字鸿沟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但城乡数字鸿沟在考察阶段呈下降趋势;城乡数字
目的探讨性治疗联合真空负压水动气动气泡按摩在临时性射精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85例拟行辅助生殖,主诉在家夫妻同房、手淫可射精,来院后手淫临时取精困难患者(非女方取卵日)作为研究对象。门诊给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调查患者的勃起情况。告知后续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自主选择后将其分为两组
焦化废水由于含有大量的难生物降解与有毒物质,因而成为公认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即使处理但没有达标也会对水体产生不良的后果。目前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非破坏性”技术,即分离法,包括沉淀法、吸附法等;“破坏性”技术,即氧化分解法,包括高级氧化法与生物氧化法。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当前还是以生物氧化法为主。本课题以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为A1(水
学位
本文在中试规模下研究了生物膜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工艺(A2/O2)处理焦化废水系统中缺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反应器缺氧池以陶粒作为填料,填料粒径为3-7mm。缺氧池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池需要进行反冲洗,每6个月进行一次,共进行了2次,完全满足了生物膜更新的需要,同时解决了填料的堵塞问题。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可以自行释放,不需要进行释氮循环。同悬浮生长系统相比,缺氧池耐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在进水氨
学位
4.1国内市场分析4.1.1中国国际学校40年发展历程梳理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国际学校市场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按照每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40年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初步发展期、蓬勃发展期。4.1.1.1萌芽期(中国国际学校1.0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举办的国际学校,是建国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当时,国际学校在中国大陆刚刚萌芽,我
本文对FeSO4液相催化氧化脱硫及氨碱厂白泥、盐泥海水浆液脱硫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活性炭及瓷拉西环两种填料用自来水进行脱硫对比实验,证明无论是等宏观表面积还是等填料层高度,活性炭填料的脱硫率均高于瓷拉西环。然后在活性炭填料塔中进行了FeSO4液相催化氧化脱硫实验,考察了液气比、空塔气速、吸收温度及SO2进口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运行500 min时,脱硫率及吸收液pH分别稳定在9
学位
本文聚焦于传统节日文化,依据队员们对优秀民风民俗、地方地域特色充满浓厚兴趣的心理特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设计开发实践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的少先队教育,学思践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队员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本文立足于我国SO2污染的现状,采用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将SO2转化为易处理的SO3,意图开发一种经济、高效的脱硫技术。与传统的脱硫技术相比,光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可减少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首先对碘量法和采用单气体SO2烟气分析仪这两种检测8O2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得出的数据相近,而采用单气体SO2烟气分析仪比碘量法方便、快捷很多,因此确定本试验
学位
本文利用CB-IV机理在复杂地势下对O3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旨在了解在研究区域内(52km×37km)的典型日期中作为主要的光化学氧化剂的O3在大气的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并探讨O3的产生与前体物及气象条件的关系,藉以为制定控制O3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首先利用中尺度准静力动力学模式,采用地形追随的垂直坐标变换、大气平流扩散数值法,模拟(格距500m×500m)计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