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符合要求的肝郁阴虚型不寐患者病例,观察滋阴疏肝法治疗肝郁阴虚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基于滋阴疏肝法确立的滋阴疏肝方的有效性,为临床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思路。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中药组予以滋阴疏肝方,中药+艾司唑仑组运用滋阴疏肝方并配合艾司唑仑,西药组单用艾司唑仑。3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0天,治疗前后均进行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医证候积分等量表进行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针对肝郁阴虚型不寐患者,三组患者服经服不同药物治疗,治疗时间30天,治疗结果如下:①三组患者PSQI、ISI、HA、HD、中医证候积分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改善PSQI评分,三组治疗后PSQI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使用中药方的组别在临床痊愈及显效中所占人数明显高于艾司唑仑组;③比较中药组与艾司唑仑组、中药+艾司唑仑组与艾司唑仑组,发现使用中药方的小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药组与中药+艾司唑仑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上明显优于艾司唑仑组。④比较艾司唑仑组与中药组,中药组在改善HA、HD、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组,P<0.05;比较艾司唑仑组与中药+艾司唑仑组,中药+艾司唑仑组在改善PSQI、ISI、HA、HD、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艾司唑仑组,P<0.05,故使用中药方的组别对于失眠症伴随症状例如焦虑、抑郁以及中医证候方面,其优势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患者;⑤比较中药+艾司唑仑组与中药组,两组在改善PSQI、ISI、HA、HD、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⑥比较艾司唑仑组与中药+艾司唑仑组,中药+组在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组,P<0.05;比较中药组与艾司唑仑组,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优于艾司唑仑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⑦失眠严重程度与HA治疗前后呈正相关,而与HD不呈相关性。结论:滋阴疏肝法能够改善肝郁阴虚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临床可行性高,患者易于接受;滋阴疏肝方在改善肝郁阴虚型失眠症匹兹堡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症状、失眠严重程度以及中医证候方面优势明显;故滋阴疏肝中药方值得临床应用,而该方的作用机制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