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途经大面积的膨胀土地区,渠道边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工程调水的高保证率的实现以及工程投资效益。膨胀土以其独特的工程性质,成为工程界的难题,尤其是表现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上。膨胀土的裂隙性和胀缩性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而降雨入渗是诱发因素。本文根据这一本质性要点,分析了膨胀土边坡失稳的机理,为在膨胀土地区渠道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技术支撑。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归纳总结非饱和土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在实际工程应用。系统地学习了非饱和土性状、本构关系和抗剪强度理论,并充分了解了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 2.搜集了大量膨胀土边坡失稳的案例,归纳整理出膨胀土边坡失稳的浅层性、平缓性、伴随着持续降雨、长期性和方向性等特征。 3.结合参加膨胀土地区渠道工程地质勘察经历和相关的勘察成果,分析了膨胀土的矿物化学成分、土粒结构方式、土-水作用方式,并归纳膨胀土裂隙产生的原因和胀缩循环过程,以及雨水入渗后影响和水压力作用。 4.结合非饱和土理论,对膨胀土区渠道工程地质勘察所得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和修正,使试验参数尽可能地反映出工程实际情况,以谋求计算分析成果能符合实际情况。 5.运用Geo-slope/w模块,使用Morgenstern-price法、Ordinary法、Bishop法和Janbu简化法,分膨胀土在初始没有产生裂隙时、胀缩循环产生裂隙后以及雨水从裂隙入渗3种工况,分别模拟了边坡的稳定性、滑动面位置以及滑动特征。文章进而分析了这四种算法的特点和安全性,也模拟出膨胀土的裂隙是其边坡稳定性控制因素。其中工况雨水从裂隙入渗模拟的结果完全符合膨胀土边坡失稳的特征。